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三里屯开办音乐会 古典艺术占领青春时尚地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15 14:28:12 |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从10月13日晚开始,来自奥地利的钢琴演奏大师鲁道夫·布赫宾德在北京开始了一场“探险”,一连七天演奏全套32首贝多芬奏鸣曲全集。先不说如此曲目安排令人期待,单就是演出地点,就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毕竟这个“村”(VILLAGE)历来就不是演出古典音乐的地方。不过,不按常规出牌的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偏偏就这样做了,而且效果还不错。

“贝多芬”走进“村”里

10月13日晚是布赫宾德在三里屯VILLAGE橙色大厅的第一场音乐会。冲着大师的名气、节目的独特以及音乐节的口碑,现场上座率颇高。

布赫宾德接连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一、第十、第十三、第十七和第十八奏鸣曲,从青涩的第一奏鸣曲到“幻想风格”,再到热烈的“暴风雨”和悠闲的“狩猎”,风格迥异,精彩不同。

橙色大厅的南广场是休闲约会的好去处,特别是那块超大电子屏幕,更是为此处增添了许多时尚氛围。当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个音符奏响时,通过户外大屏幕,VILLAGE露天广场的众多观众也同时聆听到了音乐。

在VILLAGE广场逛街的大多是年轻人。“大屏幕声效不错,以这种露天方式听音乐会感觉也挺好,自由、随意,不像在音乐厅里,拘束。也许对年轻人来说,更喜欢这种将休闲放松和艺术陶冶融于一体的方式。”一个穿着非常时尚的小伙子说。

这也正是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初衷,就像音乐节的节目总监涂松所言:“在三里屯奏响贝多芬200年前的音乐,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尝试,而大屏幕的意义就是能让到这里购物、吃饭、看电影的朋友停下脚步,欣赏一段贝多芬的音乐,让古典音乐真正融入到城市最时尚的生活节奏中。”

三里屯,“配菜”变“主餐”

三里屯原先仅仅是一条“酒吧街”,但三里屯VILLAGE的兴起则让这里与国际先锋潮流文化迅速接轨。2010年,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就曾把钢琴家李云迪的大师课安排在这里举行。去年,则邀请台湾朱宗庆打击乐团在这里举行了“都市系列”音乐会。

曾几何时,对北京国际音乐节这桌大餐而言,演出歌剧、音乐会的“主场地”保利剧院始终是“主菜”,偶尔举行艺术活动的橙色大厅顶多算是一道“配菜”。而今年,这种格局被打破,组委会在这里安排了多达13场的常规演出及多场公益教育项目,除了布赫宾德的音乐会、伦敦小交响乐团当代作曲家作品音乐会,以及崔健、罗大佑、谭盾、李海鹰和余隆等艺术家参与的《音乐节朋友们的对话音乐会》,还有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音乐节合唱团音乐会、布里顿的儿童歌剧《诺亚的洪水》等,占据了音乐节全部日程的“半壁江山”。

“这里是最为亲民的商业区,我们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在橙色大厅外的大屏幕对音乐会进行现场播放,这样观众也许愿意走进橙色大厅静静聆听音乐,也可以在橙色大厅前的广场上买一杯咖啡坐下来听音乐会,如果你愿意在中间出去接女朋友,也可以先去,然后和女朋友一起回来接着听音乐。总之,音乐由你,欣赏、享受都任你选择。”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说。

走出殿堂音乐节更亲民

“很高兴能在这样富含时尚气息的地方举行演奏会,特别是外面还会有大屏幕同步直播,这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贝多芬音乐的魅力,了解古典音乐,值得学习和借鉴!”布赫宾德在演出前的媒体见面会上发出如此感叹。在他看来,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把他请进“村”里的创意、创举很有意思。

今年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走过的第15个年头。过去14年间,这项音乐盛事一直在努力寻找、建立一条消除距离的捷径,让古典音乐走下神殿,以更具亲和力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让更多的人触手可及、轻松聆听。除了在节目内容的多元化上进行最大限度的尝试,让古典音乐更加多样化,空间的拓展也成为其前行、攀登的另一条“腿”,同时也展现了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文化。在很多观众看来,三里屯VILLAGE是北京市区最具时尚色彩和青春气息的商业中心,而北京国际音乐节希望年轻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能够在购物、休闲之余,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别样体验。

“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走出殿堂接地气的一种表现。”余隆说,“今年的音乐节内容总的一个字就是‘炫’,主题是‘音乐由你’,要走进社区,走进百姓的生活,最大限度地吸引各个领域音乐听众的欣赏兴趣。”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