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幕的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这份从启动到完成耗时7个多月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把首都建设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成为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发挥好首都文化中心的表率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驱动作用、桥梁纽带作用、荟萃集聚作用。同时,《意见》还提出了实现以上目标的路径——围绕着文化建设即将实施的“九大工程”。
文化精品工程——
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看点:设专门机构负责文化精品工程
摘录
▇成立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办公室,设立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和首都文化贡献奖,创作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建立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
▇结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集中推出一批原创、当代、北京的精品力作。
▇建设高水平文艺理论和评论员队伍,倡导主流价值取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建设首都智库,成立战略联盟,整合研究力量,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
▇巩固壮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舆论阵地,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努力构建首都舆论引导新格局。
▇抓好热点难点问题、重大突发事件的引导,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实效性,增加透明度。
▇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办好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相约北京”联欢活动、北京中国广告节、北京国际图书节、北京国际摄影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北京国际书画双年展、北京国际芭蕾舞比赛、寻找北京最美丽的乡村等活动。
解读
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要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创新文化产品生产机制,机制创新激发创作活力;
二是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
三是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四是抓好一批品牌文化活动,如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等。
文化惠民工程——率先建成
城乡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看点:科技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
摘录
▇推进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学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北京博物馆中心区。
▇发挥好国家级文化场馆的功能,支持国家音乐博物馆、中国出版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新的国家级文化设施落户北京。
▇在天桥和天坛地区集中规划建设首都核心演艺区,打造亚洲演艺中心,展示全国优秀剧目,汇聚世界艺术精品。
▇推动完成奥运博物馆、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国际戏剧中心、首都图书馆二期、北京儿童文化艺术中心、北京歌舞剧院剧场、北京美术馆、首都交响音乐厅、北方昆曲艺术中心等一批市级和区县级文化设施建设。
▇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向城南地区、城乡结合部、重点新城、新建大型社区及农村地区倾斜,优先安排涉及基层和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
▇加大对城乡公园、文化广场和各类公共场所的投入。提高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益民书屋等服务水平。
▇在北京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建立博物馆、民俗馆、文化中心等社区文化设施。推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丰富流动人口的文化生活,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文化工作机制,切实保障来京务工人员、困难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解读
基于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基础,《意见》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建成城乡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加快首都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及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具体来说,一是加快首都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三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工程——
彰显古都文化魅力
看点:名城地区严控新建重大项目
摘录
▇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重点抓好南北中轴线、朝阜大街“一轴一线”建设。
▇严格控制名城地区新建重大项目。
▇恢复永定门瓮城和外城东、西角楼及内城西南角楼等名城建筑,整治钟鼓楼周边环境、再现晨钟暮鼓的历史景观。
▇加强重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复建。加强优秀近现代建筑和重要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
▇保护北京传统地名。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挖掘城乡传统文化遗产,发展特色乡村(街区)民俗文化。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旧城保护和老字号、名人故居、胡同、四合院、会馆、历史宗教建筑等的修缮保护与合理利用。
▇推进皇城文化、宣南文化、运河文化等的挖掘利用,对前门地区传统商业店铺进行有机更新,提升琉璃厂、大栅栏等传统商业文化街区功能,推动形成国家级老字号聚集区。
▇恢复一批北京老字号演出场所的功能。
解读
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工程,要切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重大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复建。充分展示古都文化价值和内涵,在保护“物”的同时,强化对“文”的保护、挖掘和利用。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
文化创新工程——
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看点:设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00亿元
摘录
▇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要求,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和实施文化改革发展相关工作,负责文化投资、资本运作、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大文化项目、重点文化工程的规划立项和组织实施。
▇成立全市重大文化项目推进办公室,健全区县文化建设协调机制,搭建工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人才交流。
▇设立北京版权保护基金,完善数字版权保护平台等,大力推进“正版工程”、“远航工程”、“护航工程”、“科技维权工程”。
▇建立北京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每年统筹资金100亿元,用于支持首都文化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一般性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
▇鼓励名家领办文艺院团。
解读
实施创新文化工程,首先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建立首都文化资源创新中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