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家李洋
李洋的演奏被大提琴泰斗罗斯特罗波维奇评价为“激情与力度的完美结合”、被温格洛夫评价为“活力与激情的体现”。3月24日,这位罗斯特罗波维奇的中国弟子在北京音乐厅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胡咏言指挥。李洋在音乐会上的演奏充分体现了两位大师的评价,让现场观众对大提琴的艺术表现力有了新的认识。
柴科夫斯基这部不朽的大提琴文献级作品经由当时的大提琴家菲茨哈根首演并编排了变奏的顺序,他对作品的解读被延续至今。柴科夫斯基的创作初衷是写作一部充分体现莫扎特式古典美曲式的作品,力图以主题变奏曲的形式来体现纯形式上的造型,不事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但在音符之间仍无法屏蔽他心中的浪漫主义情思的流露。菲茨哈根变动原作变奏的顺序,其初衷或许是为了加强舞台上的演出效果,然而这种效果正适合于柴科夫斯基音乐中浪漫主义情思的宣泄。菲茨哈根的编排无论是调性布局还是在情绪的发展均一扫原作的平稳推进,而变得参差婀娜,旖旎起伏。李洋的演奏尽在这些起伏之间找到情感的勃发与收敛。他对几个无机性质的技巧性变奏段落也注入了人性化的动情歌唱,更在乐曲中腰的第三个变奏C大调稍慢的行板-如歌的浪漫曲中,将音乐中的戏剧性和柴科夫斯基特有的感伤气质推进发展。李洋在旋律线的延展上将俄罗斯大提琴学派的韵味处理做得惟妙惟肖,如此一来便拓展了主题变奏曲式的思想外延。同样的处理还表现在第五变奏的大段trill(颤音),这里不是简单的“加花儿”,而是戏剧化的“棱镜”效果。曲中几处泛音的演奏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把位处理,而是一种声乐演唱中特定情绪下的半声。
在大提琴的音色类型上,我们听到过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坚实、王健的遒劲、海默威茨的质感、马友友的丰腴和富尼埃的松弛,李洋的音色由于兼有上述特色而极具磁性。人们常说大提琴的音色如同男中音,这也是我们常听到的一种音色。实际上,大提琴还时常兼有戏剧男高音、男中音、戏剧男中音、男低音的音色。李洋的音色就兼具那几种音色。他的音色除浑厚圆润坚实外,还有苍劲与低沉,温柔与奔放,在低音区具有一种“力透纸背”的劲道,这是由于他运弓时加入了大臂、肩背力量的下放,这一点突出表现在第五、六变奏之间的华彩。在第二变奏中快速音阶经过句结尾高把位的极限音,李洋坚实而稳定的音质平添了情感的冲击力。如此的音色令大提琴的表现力得到更充分的释放。如果说柴科夫斯基之前大提琴的音域与男中音近似,那么柴科夫斯基将大提琴的音域扩展到男高音声部,这是《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对大提琴表现力的一次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