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廖一梅做客传媒大学讲坛 借话剧《柔软》谈人性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6-01 15:59:19 | 文章来源: 新浪娱乐

 廖一梅

廖一梅(资料图片)

5月31日下午,知名剧作家廖一梅做客中国传媒大学“雕刻时光”系列讲坛,中国传媒大学综合楼的400人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更有慕名而来的外校同学站着听完将近2个小时的讲座。讲坛中,廖一梅不仅将自己所创作的“悲观主义三部曲”《恋爱的犀牛》、《琥珀》和《柔软》演出片段的视频与幕后花絮拿出来与广院的学生分享,并针对“三部曲”完结篇《柔软》故事中描绘的两性与人性的话题,与学生们一起展开深刻的讨论。

“从《恋犀》到《柔软》,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

“当我们谈论性的时候,我们谈论些什么”,是这次廖一梅做客中国传媒大学系列讲坛所带来的课题。其实,这也是廖一梅历时11年创作“悲观主义三部曲”系列时给自己留下的一个课题,更是自我追问的过程。廖一梅说,“从1999年创作的《恋爱的犀牛》开始,就已经是一部在讲人性的作品,讲述年轻时代的人对自我力量的怀疑。到2004年的《琥珀》,就有了更多的怀疑,从自我怀疑,到对世界的怀疑。而《柔软》干脆就是直接的一直在谈论性,非常直白,坦率,整个创作的过程是一种艰难的自我发现,这中间涉及到很多关于性,变性的话题。从《犀牛》到《柔软》,三部戏都与两性关系有关,都是从两性关系作为出发点来描述自我,描述整个世界,但是绝对不仅仅停留在两性关系上,其实我都想探寻人最本质的是什么,人最本质的欲望是什么,《柔软》对我来说,是一个进入禁忌来揭示自我真相的过程,所以就会从性别开始到性,一点一点地在探讨,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

当别人谈论性的时候,廖一梅想谈的是人性的缺失

廖一梅在写完《柔软》的剧本后,曾拿给自己的朋友征求意见,她的朋友反馈给廖一梅的是:“看完这个剧本,自己才知道女人是什么样的,我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我都从未这么仔细地了解过。”这无疑是给廖一梅将《柔软》搬上话剧舞台的一种最好的肯定,但即使这样,到《柔软》真正被演出的时候,廖一梅却看到一些令她惊讶的评论,“感觉被上了一堂生理卫生课”。廖一梅认为如果连对应有的自我了解都没有的话,就很难去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廖一梅说,“就好象一个很开放自由的时代,但是实际上有许多东西是被屏蔽的,现代人变得懒惰,容易接受一些别人告诉你约定俗成的事情,这种对继承思想,不思考的接受,是一种人性的缺失。所以我想拨开这些一层一层的世俗的规范,或者面具,想看到人们内心本质的东西。这个是我在谈论性的时候,想谈论的一个东西。”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