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北京日报:北昆《红楼梦》宝黛是“红楼”戏魂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4-21 15:06:09 |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北昆《红楼梦》(编剧:王旭烽,总导演:曹其敬,导演:徐春兰,艺术指导:蔡正仁)集结了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等知名昆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打造了一出名副其实的青春版《红楼梦》。在古典名著屡屡被“翻拍”的今天,北昆《红楼梦》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忠于原著,那古雅的唱词、缠绵的古曲牌、演员优雅的身段,展现出昆曲的“幽兰之美”。

自晚清起,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就常被搬上舞台,京剧大师梅兰芳年轻时曾演出《黛玉葬花》、《俊袭人》,鲁迅就其“黛玉”扮相,批评为“万料不到黛玉的眼睛是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诚然,梅大师技艺无双,但确实不像“骨感美人”黛玉,演妩媚、和顺的“袭人”,应该还是称职的。

民国“红楼戏”多从《红楼梦》某个人物着手,像荀慧生的《晴雯》、《鸳鸯剑》,欧阳予倩的《宝蟾送酒》等,由小处着眼,展示《红楼梦》的悲剧气氛。在全景式展示《红楼梦》的戏曲中,越剧是其间翘楚,徐玉兰、王文娟的“宝玉”、“黛玉”深入人心,几乎成了不可逾越的经典。此外,评剧、黄梅戏《红楼梦》也有一定影响。基本上,宝、黛爱情,是全景式《红楼梦》的主线,如同灵魂,黛玉死,宝玉撒手悬崖,余者皆世间碌碌之人。

北昆的《红楼梦》在昆曲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因为之前昆曲没有过全景版。演员尽管也是“选秀”出身,但毕竟从小经过严格的昆曲训练,与“超女”、“快男”式选手截然不同。上本翁佳慧、朱冰贞,下本施夏明、邵天帅的“宝玉”、“黛玉”应该是非常合格的,形象、气质确实令人眼前为之一亮,洗刷了李少红版电视剧《红楼梦》里贼眉鼠眼“宝玉”、丰腴富态“黛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

上本《红楼梦》,由于情节上略显平淡,脉络上和越剧相似,“宝、黛初见”、“共读西厢”等,“宝”、“黛”演员更侧重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气息,故而演员发挥的余地并不大。观众脑子里下意识地会蹦出越剧的画面,连唱段都会心里哼出越剧的唱腔;舞台上,宝玉仍是徐玉兰那种稚气未脱的样子,黛玉则是王文娟那种动不动就哭鼻子、使小性儿的样子,欠缺新意。

下本《红楼梦》无论从情节,还是演员的表演,都有焕然一新的感觉。邵天帅的“黛玉葬花”,楚楚可怜中透着清逸的屈子之风,透着黛玉作为诗人的敏锐,这才是黛玉真正该有的风骨啊。施夏明的“宝玉”是成人后的“宝玉”,少了稚气,神色间是贵族公子的忧郁。宝玉眼睁睁看着大观园风流散尽,无力挽救一个个被吞噬的少女,无力反抗“金玉良缘”,悲愤盈胸,“哭灵”一场,演员的唱、做迸发出强大的悲剧穿透力。施夏明身上,我看到了他的老师石小梅、岳美缇的影子,石小梅的“冷”、岳美缇的“热”,在施夏明身上得到完美的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施夏明的咬音吐词,极有正宗昆曲的意味,这是他出身苏昆的优势。施的“宝玉”,多了《桃花扇》“侯方域”面对国破家亡后的无奈,所谓“末世”,不过如此。文/乔宗玉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