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梁弘钧:昆曲音乐也应是开放的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4-04 09:57:05 | 文章来源: 东方网-文汇报

梁弘钧

梁弘钧记得,被送到前辈昆曲作曲家辛清华门下学作曲的那年,他24岁。一晃10来年过去,辛前辈已经80多岁了,有时,演出散场时他们会在剧场门口遇上,老先生见到他总是叮嘱:不要多理会冗务,专心,要多写曲子啊!每次看到老师年迈又热情的样子,梁弘钧会觉着惭愧,惭愧自己在昆曲作曲方面的作为还不够,惭愧自己为昆曲做得还不够。

回想当年,上海昆剧团挑他们几个晚生学作曲,是颇为郑重的一桩事。梁弘钧记得,他和同学是行了正经的拜师礼、吃了正式的拜师饭,拜在辛前辈门下,仿佛是关门弟子的待遇。那时的他,在戏校学了6年司笛,进昆团4年,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是徘徊在昆曲门外的傻小子。

都道昆曲唱词的文本之美臻于极致,其实戏是大千世界、曲乃半壁江山,文学脚本和唱腔音乐是二位一体的。就说《长生殿》,我们都知道是洪昇写了剧本,却少有人知是同代曲家徐麟订正音律,因着这二人互相欣赏的合作,才让这本传奇的音乐明显优于众多剧目。这种种,莫说不了解昆曲的人不知道,即便当年和昆曲厮磨了已有10年的梁弘钧,也是不甚知晓的。那会儿年少轻狂,填过几支小令和曲牌,以为昆曲音乐就是那样了。24岁的他没有太把学作曲放在心上,但辛先生态度庄重,想一心一意带好一个徒弟,最后只留了梁弘钧一个。因为前辈的专注,因为前辈对他的期待,梁弘钧感到了惭愧。老师对昆曲的热爱,让他第一次反省自己对这门艺术的认知。

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民国时期的曲学大师吴梅统计过,有记载的南曲曲牌4000多个、北曲曲牌1000多个,其中常用的有200多个。曲牌体要循着一套谨严的结构程式,写成一折戏要用几个曲牌,而这排列组合是不能随意的,这就有了“套曲”的概念,比如《夜奔》里“新水令-驻马听-雁儿落-得胜令-折桂令-馀音”就是一套“套曲”。此外,还有从几个曲牌里集凑长短句,剪裁成新的曲子,这叫做“集曲”,像《佳期》里红娘唱的“十二红”,是集了醉扶归、八声甘州、沉醉东风、皂罗袍等十二支曲牌的长短句。

昆曲的音乐难写,因为要遵循曲牌本身的格式,也因为昆曲“依字行腔”的特点,音乐要遵从文字的平仄和起伏。带着这些约束和限制,要谱出音乐本身的戏剧性和表现力,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梁弘钧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和昆曲作曲的正面相逢,带给他强烈的挫败感。那是2002年为小剧场昆曲《伤逝》谱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跟着老师学了5年,一朝出师,落笔时方才认清了自己是认字不够写作文的小学生。第一稿被完全地推翻了,不是不惭愧,但现在回忆起来,与《伤逝》有关的记忆是幸福的:一切都是新的,这个青涩的戏成全了昆曲多少个第一次:第一次的小剧场,第一次的民国题材,第一次舍了水袖高靴……梁弘钧依然记得那年秋天,他和同伴们在排练场里真实的、真诚的争执,记得老师与他一支曲子接着一支曲子地探讨和修正,绍兴路边飘落的梧桐树叶见证了他第一次踉踉跄跄的创作。

8个多年头过去了,有天他突然问我:“你还记得《伤逝》的音乐么?”8年前那支低回的“喜迁莺”依稀绕过蜿蜒的时光又回来了,笛声里有暗涌的感情,也有望而却步的迟疑。这曲调里的心情,未尝不是这些年梁弘钧做昆曲音乐的心情:有不甘心,有改变的愿望,也有很多的困惑和痛苦。

昆曲作曲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对老折子的整理。全本重排或折子提炼后的精简版,都涉及音乐的重新梳理,既要重现唱腔原貌,又为了营造戏剧情境,要调整若干唱段。唱腔的“动”和“不动”,就成了昆曲行的敏感话题,也是梁弘钧在经历了《牡丹亭》精简版和《长生殿》精华版排演后不能释然的困惑。他经常说他是不甘心的:固然在漫长岁月里折子戏固定成了封闭的、完成的状态,但舞台是开放的,昆曲音乐的空间也应该是开放的,如果固守着工尺谱不能动一板一腔,这是不是昆曲在今天的不自信?

从琢磨《纳书楹曲谱》入门,到现在一屋子堆满关于昆曲理论和作曲的书,如今的梁弘钧想起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有些慨然,长相爽朗、笑起来也很爽朗的他,并不介意别人说他曲子写得不好,因为,“越了解昆曲,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修为还不够;但是如果因为我在音乐上的一些尝试,指责我不爱昆曲,那我会很难受。”他的老师80多岁了,昆剧团里上一辈的作曲也已经60出头,在这个从业人数如此稀少的行当,他们能坚持下来也就是因为“热爱”了,是他从14年前直到现在从老师的眼睛里读懂的“热爱”。

那年上昆排《南柯记》,演出结束后,蔡正仁跑到后台找到梁弘钧,开口就说:“音乐写得好,两支‘江儿水’真是好听!”那一刻他是欣慰的,也泛起些和蔡师惺惺相惜的心情:他们在意的,就是昆曲这一点脆弱隽永的美。

本报记者 柳青

上榜理由:先后为小剧场昆曲《伤逝》、上海昆剧团精华版《长生殿》、精华版《牡丹亭》和演唱会版《南柯记》作曲,在一个“同道”极为稀少的行当里坚守和探索。

问答梁弘钧

问:过去10年最高兴的事?

答:10年前的朋友,现在还是朋友。

问:未来10年最想做的事?

答:能更多地按自己的意愿做事,做昆曲。

问:有些什么爱好?

答:听爵士乐,和朋友聊天、聊书、聊电影。

问:工作以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答:顾家,顾昆剧团的演出,周旋于纷杂的人与事。

问:专业方面最想得到哪些支持?

答:如果可能,最好能拨开一切俗务,心无旁骛地作曲。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