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曲艺家郝赫45年后再登台 一声惊堂木开讲评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6-03 10:58:34 |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传统评书茶馆讲开

截屏风,两盏红灯,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一段传统评书说古论今。这是上周六下午,记者在沈阳的德泰轩茶馆看到的场景。已经连续三周了,每周六的下午14时,出生于郝派西河大鼓世家的著名曲艺作家郝赫在这里开讲传统评书《三侠五义》。他那生动的播讲方式以及加入的诸多现代元素,让评书在这里又焕发了新的青春。郝赫的友情演出让很多喜欢评书的观众高兴不已,但是评书进茶馆的举动却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登台只为了却心愿

提起郝赫,除了他郝派西河大鼓传人的身份外,他在曲艺创作上也是有其独到之处,从沈阳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的位置上退休之后,至今依然活跃在曲艺舞台上给北京的一些大腕儿们写本子。但是圈外之人都不知道,郝赫先生最早却是说评书的。郝赫告诉记者,他是1960年第一次登台说相声的,说的就是《三侠五义》。在台上说了5年评书之后的他,因为其在创作上的天分而被团里安排去搞曲艺创作,因此他的评书事业就此中断。但是作为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郝派西河大鼓的传人,他耳濡目染了几代先人在大鼓书上取得的成就。去年,沈阳曲艺团的相声演员穆凯找到他,希望他出山到茶馆去说评书,郝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但他提出的一条要求就是义务演出。虽然只说了三场,但郝赫先生表示感觉还不错。

观众认可茶馆评书

连续三周,记者在德泰轩茶馆看到,前来听书的人既有老人,也有年轻人。首场演出一位从新民赶来的观众让记者有些吃惊。他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评书,来了之后就买了一个月的联票。每次来沈阳市内他都要坐很长一段时间的车,然后中午在沈阳吃个午饭,提早就来茶馆等着听书。当记者问他这样往返吃饭的费用买张评书光盘回家看也行,这么折腾值得吗?他表示,自己就是喜欢现场的这种感觉。记者了解到,德泰轩茶馆的评书场能坐四十多人,而每场都有将近一半的人是交了茶资来听书的,这让记者没有想到。穆凯说,对于观众的热情他们也没有想到,在演出中能够听到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他们也觉得非常高兴。记者在现场听到,郝先生在说书过程中,加入的一些“辞职”、“白领”、“高考”等现代元素,还是让观众开怀一笑,尤其是恢复了传统评书原汁原味的讲法,也很受评书迷们欢迎。

评书进茶馆是试水

评书为什么会进茶馆?这个创意的始作俑者是沈阳曲艺团的相声演员穆凯。他说,作为一名曲艺演员,他一直希望传统的东西能够回到它原有的土壤中。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认识了德泰轩茶馆的经营者。当他得知德泰轩的名号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时,他很激动,虽然现在的地址不是原址,但他觉得这个老字号与曲艺结合是最好的,所以他就想到了邀请郝赫先生出山。而德泰轩的经营者也觉得这个创意很好,毫不犹豫就决定每周六的下午在茶馆搞一场“评书联播”,他觉得能够在这个喧闹的都市中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喝茶听书的地方,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一提起德泰轩茶馆,郝赫先生也是再熟悉不过了。他说,当时位于北市场“杂巴地”的德泰轩茶馆,是沈阳著名的四大茶馆之一,生意非常红火,演出也非常多,郝家的西河大鼓也曾在这里演出过,所以他印象很深。当穆凯跟他提起说评书的事情,他就答应了。穆凯表示,之所以在茶馆里选择讲评书,他觉得评书从形式上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在内容上也更吸引观众,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实验,来了解一下沈阳曲艺土壤的“酸碱度”如何。记者在几场演出中也看到一些沈阳曲艺界的熟面孔,穆凯表示,他们都是来观摩的,因为他们想把这个场子做丰富了,将来吸纳相声、快板等更多曲艺门类,让传统艺术真正回归到百姓中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