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及其周边地区保存着一大批气势宏阔、个性鲜明的北朝摩崖石刻,自清代碑学思潮诞生后,泰山摩崖石刻一直备受推崇。这一批古代摩崖石刻与当代书法之间,是否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呢?
近日,由中国国家画院、泰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泰山书法论坛”在泰山文化大厦拉开帷幕。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课题班泰山诗主题书法展也在论坛期间同时开展。来自北京、江苏、山东等地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沈鹏书法课题班学员相聚泰山之麓,围绕碑学及其与当代书法的发展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书法论坛&书法展
书法展与论坛一同举办,这正是泰山书法论坛摸索出来的论坛举办模式。据悉,2007年12月,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精英班曾在泰山美术馆和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首届“泰山书法论坛”暨“泰山诗主题书法展”,在书法界引起较大反响。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创作室主任曾来德告诉记者,经过第一届的成功先例,国家画院和泰安市政府商讨后决定,将“泰山书法论坛”作为一项长期的学术活动,拟每两年举办一次,每届选择一个书法主题,邀请国内外著名书学理论家进行学术研讨,并同时举办泰山诗主题书法展。
据介绍,第二届泰山书法论坛旨在研讨北朝碑刻摩崖与当代书法发展,探讨泰山及其周边摩崖刻石乃至整个北朝书法的历史文化意义,展示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最新的教学和创作成果,寻绎当代书法发展的脉络与动力。
此外,本次泰山诗主题书法展共展出了沈鹏书法课题班40余名学生的作品以及导师的书法、篆刻作品150余件,相比于上届的40件作品,展览规模更大。同时,相比于上届的一年学制的“精英班”,曾来德形象地形容两年学制的课题班学生为“获奖派”——课题班成员几乎全都曾获得全国性的奖项。
由于身体欠佳,沈鹏先生未能参加此次论坛,但他向学员转达了遗憾之情,并期望下次开课时,给学员们讲第一课。
还原真正的碑学精神
泰山摩崖石刻众多,较为著名的如经石峪《金刚经》。这件摩崖作品曾得到康有为的称赞:“榜书亦分方笔圆笔。《经石峪》,圆笔也;《白驹谷》,方笔也;然以《经石峪》为第一。”
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在论坛开幕式上也给予《金刚经》很高的评价。他认为,《金刚经》古拙朴茂,体态安详,颇具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佛家气象,书写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和谐的统一,无怪乎被冠以“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美称。
针对本届论坛的主题,学者和书法家探讨了泰山及周边北朝摩崖石刻之产生背景、地位与价值,并由此触及了当代书法界对碑学的两种认识。
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篆刻室主任雒三桂介绍,成于北朝的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一批摩崖石刻作品均出自创新的无名书家们。这些大字刻石,如经石峪《金刚经》,均为佛教摩崖石刻,其书写内容无一例外是佛经。他推测,这些作品的创制者是通过这种刻写方式来表达其宗教信仰。
书法理论家姜寿田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自秦代起便成为祭天封祀的神山。由此可以说,摩崖书法出现的最深层的文化心理是发轫于原初的宗教崇拜及神话传统。
学员唐朝轶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碑学思潮,始于清代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及《北碑南帖论》一系列碑学主张。100年以后,碑学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康有为凭借《广艺舟双楫》让碑学挤上了“正统”地位。严格意义上的碑学只有200余年的演变历史。
在今天,清代碑学思想其实依然在延续。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对于碑学,当代书坛存在两种极端现象:有的书家干脆摒弃帖学,一味崇尚碑学;有的书家排斥碑学,激赏帖学却未能领会帖学的真正内涵。唐朝轶提出,当代书法创作必须重新审视清代以来的碑学思想,还原真正的碑学精神,为当代书法找寻发展路径。
将挂牌“国际”书法论坛
中国书法有两个传统,一个是“正统”的帖学;一个是民间书风,包括碑学。针对碑学、帖学的讨论逐渐两极化,曾来德指出,当代书坛较为倡导帖学,碑学因此逐渐“受冷”。他认为,相对来说,碑的创造空间更大,更值得探讨和研究,因为它是一种民间书法。
记者发现,较之第一届泰山书法论坛,参与本届泰山书法论坛、书法展的书法家和学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对此,曾来德认为,虽然这一届课题班的学员相对年轻,但他们的书法传统基础相当扎实,书法面貌也各有特点,发展潜力很大,将来一定能够代表他们这一代书法家的最高水平。
在本届泰山书法论坛上,记者还获悉,经过协商,下一届泰山书法论坛将会成为泰山国际书法论坛。
作为论坛负责人之一的曾来德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设想:把泰山书法论坛办成一个真正倡导艺术和学术、以泰山为背景的书法交流平台,逐渐成为一个常设的国际性的书法论坛。这个论坛以中青年艺术家和学者为主,因为他们代表了当代书坛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泰山书法论坛将有针对性地探讨书法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探讨敦煌书法学,批评、评价当代书法。
“光批古人是不负责任的,泰山书法论坛必须对当代书法有借鉴意义。”曾来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