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艺术家“未来方向”新媒体展亮相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时间: 2016-12-11 19:11:41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艺讯

 

展览开幕现场

2016年12月9日下午,“未来方向——两岸青年艺术家交流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分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刘海粟美术馆分馆与北京德美艺嘉联合承办,并得到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原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贾建新、参展艺术家代表、桐柏中学的学生们及本区的广大艺术爱好者参加开幕活动。

展览现场

展览展出四组当代艺术作品,集中呈现了陈抱阳、戴陈连、傅瑶、贾鹏森、木天寮工作室、张铖、曾钰涓这些青年艺术家关于“未来方向”主题的艺术创作。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或对未来生物科技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或促使高新科技与传统绘画作品之间碰闯出火花,或是对未来方向的发展产生了挣扎纠结的情绪。

展览现场

每一个艺术家在思考未来方向的时候,都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表达了创作者们更多更深的关于当下的思考。在展览形式上,本次展览突破传统架上绘画展览带给参观者的体验,不仅在展览展线布局上与以往不同,展览现场还有电脑、投影仪、人工皮、钢丝、轮轴这些与传统架上绘画南辕北辙的展览因素。

金启平 吴冠颖(木天寮工作室) 浮游蜉蝣 2015 互动装置

《浮游蜉蝣》这件作品是科技与生物浮游概念结合的产物,电流电源的开启关闭代表着蜉蝣的生死一瞬。参观者可通过手机与作品中的机械昆虫连接,不仅在连接中参观者衣服的颜色与昆虫翅膀颜色进行混色,所有的变化也记录在地板投影显示的族谱上,引发对时间、生命、传承、变化的探索。

曾钰涓 奇米拉之歌 2013 互动装置

作者用“Chimera” 命题,暗喻生物物种“人”已经成为有机与无机的嵌合体。数码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的真实记忆与虚拟生活交融。区别于现实生活中科技融入“人”的日常,现场观众也可以通过摇晃手机,在作品的数码世界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婴儿人型物件,形成一个自有世界。

陈抱阳 重构山水2016 影像5‘00“

《重构山水2016》是作者对影或者镜头艺术与中国文人画底蕴融合的探索。作者使用百余张山水画的数字底片重复输入自己编写的程序,在像素级别对画面进行重构。经作者挑选最终产生的画面打印在特制的中国绢上。过程中数字程序的中立性、随机性,剥离了个体对于视觉的偏好限制,是一种基于原有画作重新创作的模式,与临摹相呼应。

傅瑶 0000 影像 2013 2’28“  

作品源起于一支宗教感极为强烈的舞蹈。作者将这位舞者的轮廓勾勒出一个抽象的图像,随着舞者不同的动作,图像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最后画了700张手稿将整支舞蹈的动作记录完成。作者将手稿串联成作品《0000》,又将在工作室撕油画布的音效录制下来作为这个作品的背景音乐,意在表现一种情绪的焦虑和狂躁感。

贾鹏森 DJ Light 2016 光电感应装置

这是一件交互作品,交互的对象是声光电。作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光源投影,另一部分是由光敏传感器、控制器和发生器组成的发声单元。投影把光源投射到发声单元时,光敏传感器捕捉到光能的变化,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数字信号激发发声单元中的发声器发声。作品中的光源影像为随机生成,发声器的发声设置也为随机生成,最终的作品是我们无法预期和控制的。这一过程是探索宇宙中规律的实验,也是探索宇宙运行的多种可能性,也是在探索宇宙的本源。

张铖 C调 2013 声音装置

这是一首因人而异的极简音乐。依靠手指间的最大距离取得音准,并且把这个距离换算成音长。每一行的音都在循环,而当整个乐谱同时被演奏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一个无限复杂的曲子。

同时,展览还运用数字绘画、录像装置、声音装置、互动装置这些当代艺术手法来进行呈现,因此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接触、操控、深入体验展品,而这一过程也作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呈现出来。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0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