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2015年9月10日,“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绘画”大型系列巡展-北京展在太庙艺术馆开幕。即首展在上海展出吸引多达80万观看人次后,本次展览为巡展的第二站。本次展览由北京市总工会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承办,展览以中央美术学院收藏的20世纪具象油画珍品为主体,以及部分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北京美术家协会、大都美术馆等艺术机构,还有众多艺术家和家属、收藏家的藏品共200余件。展览中可以欣赏到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靳尚谊、侯一民等一大批老教授及美院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油画作品,近观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当代优秀油画艺术成果,使观众有机会一次性饱览那些建构了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篇章的重要作品。
“历史的温度”展览将是对20世纪中国写实性油画的一次系统性梳理, 共分为五个部分展出,分别是:新学启蒙(1900—1949)、国家叙事(1949—1976)、本体精研(1977—1999)、当代关切(2000—2014)和中央美术学院藏外国具象油画原作及研摹作品。
艾中信 《紫禁城残雪》布面油彩 1947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常书鸿 《女坐裸体像》 布面油彩 1940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新学启蒙”——以清末民初难得一见的老油画、存世数量稀少的玻璃画为起始,又有40余件民国时期的珍贵油画,其中包括:留日归国的李叔同近年来刚刚发现的《半裸女像》,第一位留英归国的李毅士《陈师曾像》、《王梦白像》,第一位留法归国的吴法鼎《旗装女人像》,以及其他众多20世纪初留学欧美习西画归国并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立北平艺专”(统称)的重要油画家们:林风眠、卫天霖、王临乙、常书鸿、徐悲鸿、吴作人、萧淑芳等的油画精品。还有孙宗慰、齐振杞、艾中信、李宗津、冯法祀等早期重要油画家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西方写实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相遇后早期中国油画的演进轨迹。
“国家叙事”——以中央美术学院自建国以来积极推进的新中国美术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尤其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为主体,构建新中国的历史叙事和集体记忆。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创作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写实主义为主体,沿着中西融合的道路发展,以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马训班)、罗工柳油画研究班(油研班)的基础训练和主题性创作最为突出,在油画教育正规化,向苏联油画学习的进程中,积极探索中国油画的特色,涌现了一大批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代表性作品。此次展览重点展出胡一川、王式廓、董希文、高虹、侯一民、詹建俊、孙滋溪、许幸之、韦启美、罗工柳、李天祥、赵友萍、林岗、厐壔、俞云阶、杜键、闻立鹏、马常利、袁运生等的作品。
董希文 《开国大典》布面油彩 1952年
冯法祀 《刘胡兰就义》 布面油彩 1957年 中国美术馆藏
“本体精研”——其中靳尚谊1984年创作的青年时代的彭丽媛肖像《青年歌手》,既是老院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80年代初兴起的“新古典主义”的重要作品。此版块中还有陈丹青、孙景波、朝戈、杨飞云、王沂东、孙为民、丁一林、申玲、王玉平、毛焰、陈文骥、马堡中、夏俊娜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对外开放与改革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当代关切”——展出的作品既有中央美术学院著名老教授,如钟涵、林岗、戴士和等的创新之作,也有油画系、壁画系、版画系、基础部、附中的中青年教师如马路、苏新平、刘小东、喻红、张路江、陆亮等的代表性作品,还有中央美院历年进修生、毕业生如忻东旺、陈树东等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技法非常多样,展示了当代油画家广阔的文化视野,同时还保持了对当代社会深切的人文关怀,对当代中国的复杂现实和人的心理状态做出了丰富的表现。
林风眠 《农妇》 油画 20世纪50年代
朝戈 《鄂吉诺尔湖》 布面油彩 1998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中央美术学院藏外国具象油画原作及师生研摹作品”——比较重要的有1950年代留学苏联的教师与学生在特列恰柯夫画廊、列宾美术学院的临摹,1980年代在北京对若干重要的外国美术展览如《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1978)、《哈默藏画500年名作原作展》(1982)等展览的作品临摹。此次展出的都是中国著名油画家对西方油画大师如达芬奇、提香、伦勃朗、哈尔斯、席里柯、安格尔、达维特、拉图尔、夏尔丹、柯罗、毕沙罗、雷诺阿、德加、塞尚、列宾、苏里科夫、弗鲁贝尔等经典之作的临摹。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历年来踏访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和美术机构,通过对经典艺术的认真研究和临摹,对欧洲古典主义、法国印象主义、苏联写实绘画等获得了珍贵的视觉感受与技法体会,这些视觉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和创作。
展览新闻发布会
展览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谈到,“本次展览是对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的一次巡礼,也是朝向中国油画未来之路的新起点。展览既从历史的视角勾勒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家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造,更从油画艺术与中国新文化建构的关联入手,呈现油画的本体价值与文化意义。实际上,所有今人对于历史的梳理和对其特征的概括,都交织着‘历史客观性’的视角和‘当代文化性’的情怀。更重要的是,那原本就存在于历史文化风云之中的艺术理想与践行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力量。”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殷双喜教授认为:“此展是对20世纪中国写实性油画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从学术的高度研究这些作品发展变化的脉络,不仅对于当代学院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代油画创作和社会公众的审美教育,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表明,艺术史是活着的历史,在后人以新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艺术获得了持续的生命力,从而与当代人建立起新的精神联系,使艺术史成为有温度的历史。”
观众拍摄作品
展览现场
观众观看作品
此次展览也是中央美术学院与北京市总工会联手打造的首个大型展览。北京市总工会作为建国后首都职工文化艺术生活的平台,一直致力于首都职工群众的艺术和人文建设。2014年太庙艺术馆成立,旨在整合社会文化艺术资源,汇聚契合太庙文化气质与历史建筑氛围的文化经典作品。今后双方将致力开展长期文化战略合作,在未来举办更多承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特色,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展览项目,打造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太庙艺术馆。
展览自9月11日至10月11日面向公众开放。展览期间,观众可以漫步在太庙红墙古松的环境中,欣赏中国油画的独特魅力,体味时代的脉搏和历史的心跳。传统氛围、现代传承、油画语言,中国审美的交相辉映,不仅让本次展览成为独特的艺术之旅,也让观众更真切体味到了历史可贵的温度。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钟涵 《白鹤梁》 2004年布面 综合材料
戴士和《花儿与少年》(右)布面油画 2011年
冯法祀 《刘胡兰就义》布面油彩 1957年 中国美术馆藏
刘商英《玛旁雍错2号》布面油画 2013年
詹建俊 《狼牙山五壮士》 布面油彩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