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故宫为此陆续推出一系列重要展览。9月8日-11月8日在故宫武英殿和延禧宫举行的“石渠宝笈特展”将分两期展出故宫书画藏品283件,其规格之高、藏品之精,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全国博物馆都属难得一见。究竟有哪些亮点?
亮点一:皇家典藏集大成 传世精品迷人眼
自晋唐以来,书画即被视为“国之重宝”,皇家历代都有收藏。清代则以乾隆及嘉庆初期为极盛,《石渠宝笈》初编、续编、三编应运而生,数量丰富、品类多样、孤本绝品众多,是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一次系统整理和总结。武英殿主展区本次展出82件(套)书画藏品,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不论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够让人心潮澎湃的。这次展览还特别精选了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皇帝的书法、绘画作品,首次集体呈现于观众面前。面对各位“朕”的作品品头论足一番,是不是一大乐事?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经过三年多“休眠期”后再次面世
东晋 王珣《伯远帖》(局部)
为王氏家族唯一传世真迹
隋 展子虔《游春图》
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
东晋 顾恺之《列女图》(宋摹本,局部)
早期名家人物画
唐 冯承素摹本《兰亭序》(局部)
《兰亭序》最好摹本
宋 赵昌《写生蛱蝶图》
工笔花鸟画鼻祖的传世名作
宋 赵佶《听琴图轴》
画院人物画精品
元 商琦《春山图卷》(局部)
商琦唯一存世署款之作
亮点二:名画背后故事多 几番辗转终回宫
武英殿西配殿的展览主题为“重回石渠”,讲述诸多书画珍品曾如何流散出宫,又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重新辗转回到故宫,并得到修复和保护,焕发新的光彩。观看这些失而复得的书画时,又别有一番滋味。
唐韩滉《五牛图》
目前存世最早画在纸上的绘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1950年代,由周总理亲自批示,从香港回购。回宫时已经破烂不堪,1970年代得以修复。
北宋范仲淹的《道服赞卷》(局部)
乾隆时将此卷收入内府,倍加珍赏,民国时流散出宫,张伯驹从北京琉璃厂购得,1956年无偿捐赠给国家,重回故宫收藏。
北宋佚名《游骑图卷》
曾经北宋内府、南宋内府、乾隆内府、嘉庆内府收藏,民国时出宫,被溥仪转移到东北长春伪满皇宫小白楼,伪满政权垮台后,入藏东北博物馆(今辽宁博物馆),后调拨回故宫博物院。
亮点三:皇帝也有打眼时 考订辩伪涨姿势
有人说,现在是学习鉴定最好的时期,比乾隆爷时期容易得多,网络、拍卖、博物馆、印刷品等便利,可以让今人很容易看到真品,学习辨识的能力。《石渠宝笈》虽为皇家收藏,却也不乏伪讹之作。武英殿东配殿特辟“考订辩伪”展厅,通过真作与仿作对比,明辨是非,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作者归属。这实际也是故宫书画专家几代人研究成果的展现。
《临帖册)明 王宠(款)曾被乾隆欣赏,后经专家认定为仿作,应为经常仿王宠作品的人所作。真品同时展出。
《西湖草堂卷》元 莫维贤(传)
为仿作,真品存世。
亮点四:延禧宫设“编纂篇” 交相呼应深解读
与武英殿展区“典藏篇”相呼应的是,延禧宫设《石渠宝笈》“编纂篇”,整合以往研究成果,通过文物展现清内府书画来源,《石渠宝笈》的编纂人员、编纂体例、版本与钤印以及收藏地点,使观众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和研究《石渠宝笈》及其著录的书画精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