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株小草”展览参展嘉宾及艺术家合影
2015年7月22日上午,琨廷艺术实验计划入选方案首展“遇见一株小草”在琨廷实验艺术基地开幕。展览由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刘冠老师策划,汇集了范叔如、史钟颖、陈宝国、刘长宜、兰超、石洁、郑青、陈子丰、房钰栋、刘晓明、刘毅娟、申晓风、彭春生、任雷等海内外十几位艺术家。
展览总策划-北京大学视觉与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致辞
在展览现场,观众们除了能见到以油画、雕塑、装置等形式展出的大师之作,还可以见到许多具有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如中国传统插花,草书盆景,木雕工艺等,让观者置身于雅致的环境中,体验着不一样的展览观看方式。配合展览,这里还有林业大学博物馆馆藏的天鹅、黑熊、野牦牛等多件珍稀动植物标本,甚至还有一对以草佛为食的羔羊。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致辞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丁密金致辞
这次展览以小草为名,不仅在于体现北京林业大学在林木花草方面的学科特色,更重要的是由此彰显林大“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精神背后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另一方面,艺术在当代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多样化形式,无论是实验性装置或行为,抑或传统架上绘画和雕塑,以及生活设计产品或手工艺,根本上都是人与自然对话理解的结晶与成果。再者,在当代高速度、高效率的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与自我不断被挤压,被磨平,被异化为批量生产的“社会人口”。而人的栖居亦不可避免地丧失掉了应有的诗意,只留下必然的盲从。因此,展览希望观者在“遇见一株小草”的那一刻遇见久违的自我。
北京城建集团琨廷项目营销总监徐永恒致辞
对于展览中大量出现的传统元素,朱青生教授的解释是:这些未必就是文人雅士的东西,有时候它们就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但是由于它离我们太远,所以我们忘记了它的根源,于是寻找根源的距离就变成了一种典雅。因此我们今天想通过一个特殊的方式,比如对草木的观看,对石头的摆设来找到跟原来的人,跟我们的祖先和文化之间的距离和观看的美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典雅的原因。今天这个原因要成为文化机遇非常重要的入口,只有通过它才能摆脱平时生活中的平淡和焦虑。
这是一个实验艺术展,展览将传统经典的方法、材料和对于一些问题、观念的反思以及我们的今天日常生活汇集起来,长出了一棵草,成为一个象征。这根草实际上是一条线,整穿了三种问题。策展人刘冠认为,在一般人看来,当代艺术或者实验艺术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东西,但实际上艺术可以有很多的表现形式。这次展览以“遇见一株小草”为名,实际上也是给大众一个机会去遇见以一株小草为指代的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展出作品-佛陀
展出作品-韵
本次展览中,一个有趣的环节是所有观众都可以参与“寻找一株小草”的投票活动。这种趣味的互动方式让观者非常简单而快速地介入了这个展览。由此,展览不再看似那么神圣和遥远,而在顷刻间变成了人们精神活动的发动机。
展出作品-寿比南山
琨廷艺术实验计划公益项目是由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WIFA)发起,联合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三家学术单位进行评选,共有七个展览方案入围。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