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合影
2015年6月12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成功举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书记高洪,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吴长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出席了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出席会议的嘉宾还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与艺术教育学教授朱迪斯•伯顿、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等专家、学者。
“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嘉宾及听众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致欢迎词
据悉,本次系列活动除了6月12日的“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外,还包括当日下午的高等艺术院校国际校长论坛、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揭牌与签约发布仪式,以及次日的美术教育主题研讨会和2015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等内容。
高洪书记在致辞时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的动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的课题,是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课题,是世界性的课题,也是当代中国的课题。希望这次会议在传播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理念方面、在探讨美术教育发挥培养创新人才工作方面以及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长江致辞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致辞
吴长江书记和刘贵芹副司长也分别从世界和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和面临的新问题等方面对美术教育进行了简要回顾与展望,提出了对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期许。期望通过这一会议,吸收和借鉴不同民族的学术思想,取长补短,去伪存真。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创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新局面。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主持会议
国际校长论坛现场
“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国际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主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与艺术教育学教授朱迪斯•伯顿(Judith M.Burton)、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校长助理、教务处长王晓琳女士、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Klaus Siebenhaar)、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初熹、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孔新苗、美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教育项目协调人帕特里夏•罗德瓦尔德(Patricia Rodewald)、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美术馆教育部主任茱莉亚特•弗里希(Juliette Fristch)、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哥伦比亚大学美术教育与艺术管理博士杨应时先后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主题发言和演讲。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与艺术教育学教授朱迪斯•伯顿(Judith M.Burton)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高等艺术院校国际校长论坛上致辞并发言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与艺术教育学教授朱迪斯•伯顿(Judith M. Burton)女士以《针对创新实践和社会变革的四项提议》为题的准备了精彩的演讲。朱迪斯•伯顿教授是哥伦比亚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哈佛大学教育博士,也是英国皇家艺术协会的成员和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协会的荣誉会员。
朱迪斯•伯顿首先指出,关注学生个体的内部思维以及内部对话对教学实践的建构和艺术本身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对话的思考之中,学生自主知识的发展非常重要。她分别就教师如何通过对自己的知识发展进行更好的探索从而为学生建立一种创新性的想象空间,以及如何培训灵活性的教师知识结构展开了阐释。
“更好的了解人类的发展,包括它的发展轨道,才能更好地带来一种艺术实践方面的可持续性,而且能够给我们带来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变革。无论是在艺术学生中,或者是在小学生中,亦或是在博物馆中,考虑他们的艺术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朱迪斯•伯顿最后强调,“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中的现在和过去应该是有传承的,也应该是延续的。”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校长助理、教务处长王晓琳女士发言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Klaus Siebenhaar)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教务处处长王晓琳女士围绕“大教务”与高端艺术人才培养展开讨论。梳理并展示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历史、学科结构、教学模式探索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经验。王晓琳女士以自己在中央美术学院多年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和对高等美术教育的观察研究为出发点,着重对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大教务”规划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王晓琳女士结合中央美术学院教学管理的经验,介绍了以教学管理、教学服务与保障和教育资源三个板块构成的“大教务”规划管理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进行各类资源共享整合,以及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性。
《“未来需要溯源”:在文化连续性和文化创新语境下的艺术与艺术教育》是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Klaus Siebenhaar)的发言内容。克劳斯•西本哈尔教授曾经担任过柏林犹太艺术馆的馆长,六年前开始跟中国文化部合作,负责文化管理在中国的项目,培养中国的博物馆的教育人员和博物馆的管理者。
克劳斯•西本哈尔教授首先就以欧洲的文艺复兴为例指出,一个创新的文化,是需要与传统承接并保持平衡的,没有跟传统的连接就没有办法带来新的未来的持续性。无论在现在和未来,我们都面临着非常巨大的挑战。而这种文化的连续性不仅可以通过语境和文化被记录,还可以通过艺术美学重塑身份。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初熹发言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孔新苗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初熹女士带来了题为《以学校美术教育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问题及其对策》的发言。钱初熹女士从21世纪国际美术教育改革的背景、有关创造力的调查研究成果分析、培养青少年创造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21世纪青年需要的技能等方面介绍了在当代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她指出,在21世纪,视觉素养是青少年在世界生存与交流中的重要素养,美术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与职业技能。
随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孔新苗先生以《何为“优先级”——美术教育与文化自觉的思考》为题进行了精彩发言。他从对爆发理论与优先级的思考出发,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最大的特点,正如海德格尔先生指出的,视觉文化最大的特点是把不可视觉化的东西视觉化了。
美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教育项目协调人帕特里夏•罗德瓦尔德(Patricia Rodewald)
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美术馆教育部主任茱莉亚特•弗里希(Juliette Fristch)发言
美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教育项目协调人帕特里夏•罗德瓦尔德(Patricia Rodewald)的演讲题目为《创新型参与:博物馆教育的新实践》,同样从博物馆教育领域出发进行演讲的是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美术馆教育部主任茱莉亚特•弗里希(Juliette Fritsch),她结合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实践与研究为听众带来《艺术教育的当下与未来趋势》主题演讲。“当今美国博物馆学习具有强调情感性和参与性、注重创造性参与和学习过程等特点。博物馆教育部门往往是社会参与的重要工具,而最新的观念认为观众是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如何在博物馆中让参观者参与博物馆促进创造性的教育项目、与观众分享价值观是博物馆教育部门需要思考的。”
最后一位演讲嘉宾,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哥伦比亚大学美术教育与艺术管理博士杨应时先生,他的演讲题目为《艺术博物馆教育人才培养探索与思考》。杨应时首先介绍了艺术博物馆教育专业领域在中国的兴起、艺术博物馆教育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和艺术博物馆教育人才培养探索的可能性。结合中国美术馆在艺术博物馆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案例及探索,杨应时倡导要让艺术博物馆真正成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传播知识、倡导美育、增进交流、激发创造的精神文化家园。
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哥伦比亚大学美术教育与艺术管理博士杨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