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素年—赵锦龙中国画展”在淄博荣宝斋开幕

时间: 2015-05-17 16:51:44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艺讯

“锦瑟素年——赵锦龙中国画展”开幕现场

2015年5月17日,“锦瑟素年——赵锦龙中国画展”在淄博市荣宝斋大厦的润和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淄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润和美术馆、荷塘轩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刘万鸣,中央美院博士陈凯,淄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巩绪民,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贡平先生,以及众多淄博市美协的领导和艺术家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刘万鸣在开幕式上致辞

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贡平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展览共展出了艺术家赵锦龙近几年来的佳品力作80余幅,既包括前些年的主题性创作和古人诗意的代表性作品,也包括近两年集中创作的对新绘画传统及其表现语言进行探索性的作品。展览较为全面的展示了赵锦龙对生活、对社会的艺术角度的审视与表达。

在展览现场,艺术中国记者采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刘万鸣,刘院长评价道: 赵锦龙先生是一位很有思想的画家,他从古旧典雅的文化营造中切入都市水墨,在形成个性化图式及语言锤炼上,他已有自己的面貌并初见端倪。他对于古旧典雅文化的营造,体现出了齐鲁文化对于他的陶染,那种在潇洒、蕴藉、灵秀中透现出来的古朴、温和、敦厚,是齐鲁之地儒家文化的固有品质,这也是他独特的文化标记与文化基因。

淄博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东宏主持展览开幕式

淄博市美协副主席、艺术家赵锦龙在开幕式上致答谢辞

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贡平在开幕式上也讲到:多年来,锦龙先生创作了一系列高古典雅,别开生面的绘画作品,气象万千,不落俗套,再现了艺术人物与都市生活的魅力,寄托着画家在人文环境中反衬都市文明的追求和情怀,融汇着画家对都市家园、生态人物、生活情状、人文形态的感悟与思考,他笔下生动细腻的人物群像,对古典风物的追忆和怀旧,造像生动,清新自然,既显示了画家对传统笔墨程式的消解,也发挥出艺术作为神秘感知的气息,同时建立起属于自己艺术精神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取向,具有高端艺术鉴赏水平和视觉冲击力,这是赵锦龙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文化学养积淀的体现,也是他不断标新立异,不断探求努力的艺术结晶。

展览展出的赵锦龙的作品

展览展出的赵锦龙的都市人物系列作品

《美术》杂志主编、著名策展人尚辉写文章对赵锦龙的艺术有这样的评价:在赵锦龙有关都市人物的探求里,他一直试图从古旧典雅的人文叙述中反衬人们对当代都市文明的感受,他所营造的那种古旧典雅,似乎给当代人的物质生活提供那样一种具有冲突性的文化参照。而所谓的古旧典雅,并不是远古闺阁生活的复现,他所撷取的是闺阁庭院那种慵懒的生活情态与丝竹管弦中传递出的传统文化意蕴。因此,他的画很少塑造具体的人物现象,更多的是符号化的人物组合与零散离乱的时空错置。尽管他所臆造的淑女形象脱胎于陈老莲的那种诡异、媸丑、高古,但更具有物质文明的那种苍白与病态,那是赵锦龙这一代画家难以回避的都市人物形象。赵锦龙将当代文化现实带入古旧文化磁场的方式,还取决于他所使用的水墨媒材,他一方面让自己的笔墨承载着传统文人画那些沉静、内敛、高古、洒脱的文化品质并体现笔意墨蕴的功底,另一方面,又将笔墨泛化,探求广义上的书法用笔,特别是水与宜纸触碰渗化时形成的材质美感,用水多于用墨也多于用笔,正是这种笔墨的泛化,才解决了他画面时空交错的空间处理及古旧文化气息的渲染。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刘万鸣与淄博文艺界领导共同观看展览

山东文化底蕴深厚,对于艺术的关注也一直是中国艺术最饱满最火爆的地方,山东的艺术发展变化和艺术市场的走向,也牵动着全国艺术界的变化,但近几年来,山东的艺术发展偏向于市场流动这些动作,市场的火爆带动了艺术关注度,带动了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但是学术性和艺术性却越来越缺失,这必然会影响到艺术的良性发展,而“锦瑟素年——赵锦龙中国画展”恰好是把握了绘画的学术性和艺术性,赵锦龙的作品不管是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还是具体到画面语言的表达上,以及中西方文化元素的对比研究上都有很好的表现。这样的展览必将有利于当下中国艺术发展的梳理和借鉴,值得研究和推广。本次展览将展至5月23日结束。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展出的赵锦龙的都市人物系列作品

展览展出的赵锦龙的作品

淄博市美协副主席、艺术家赵锦龙接受媒体采访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