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至朴——罗尔纯艺术展”开幕现场
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大美至朴——罗尔纯艺术展”于2015年4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主席詹建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大美至朴——罗尔纯艺术展”开幕现场
罗尔纯是中国20世纪油画家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充盈着活力。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罗尔纯的创作生涯已近一个甲子,岁月却丝毫未减他对艺术的热情,耄耋之年仍笔耕不缀。他的艺术以明快热情的色彩在中国油画的发展史上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及至当下,仍焕发着勃勃生气与新意。
艺术家罗尔纯在开幕式上致答谢词
此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罗尔纯几十年创作历程的代表作品,200多件作品分为四部分,即罗尔纯的乡土题材作品、人物和静物作品、早期风格转型期的作品及水墨画作品。首次完整呈现罗尔纯的油画与水墨精品,全面展现出他热烈至朴的色彩激情与意味隽永的艺术人生。
罗尓纯,《阳朔近郊风景》,34×43,1971
进入展厅,第一部分首先呈现的是罗尔纯的乡土题材作品。罗尔纯生长于山清水秀的湖南,家乡湖南的乡土味带给他毕生对乡土的情怀。这种情怀贯穿于创作的始终,他的画面中那些炽热的色彩,正是源自于对湘乡浓烈的红土地的童年记忆,“那是土地的红,特别是下过雨,地会特别红”,罗尔纯如是说。除了自然面貌的和风土人情,串联这些作品的是背后诚挚的感情脉络。这是中国油画里属于自己的民族情味,是在西方造型元素下对中国人最质朴的生存与精神状态的关注。乡土是罗尔纯的灵感启发之地,然而并非是狭义的家乡与土地。科技飞速发展,地球称“村”,村东村西何处不乡土?罗尔纯并未将乡土的概念局限在狭小的地域之内,只以某个特定的题材为创作对象,而是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目的。他的足迹遍布湖南、广西、云南、新疆等各地,甚至远至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在罗尔纯对当地的风景、居民的描绘充溢着罗尔纯对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的深情,更凝结了他对人的关怀。而正是在这些不同的土地上人们共同的精神与情感,造就了罗尔纯处处有乡情的创作体验。
罗尓纯,《冷与暖》,57.5×53,1988
左侧八号厅则呈现了他早期风格转型期的作品。罗尔纯毕业于苏州美专,师从颜文樑先生。沧浪亭旁的苏州美专滋养了罗尔纯最洁净质朴的艺术追求,同时亦培育了他对透视、结构的理解,促就了他对形象塑造的掌控能力,这便可以解释他后期夸张变形的作品形象中仍蕴涵的基本造型理性的原因。知其正,而后才能得其变,可以说,苏州美专的写实训练并没有因此妨碍罗尔纯发展自己的风格,而是给他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而印象主义及以后西方现代流派的光色交织则滋养了他对色彩的高度敏感。在他的作品中,既能窥见学院派传统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和西方现代主义所重视的色彩观念,又得以发现罗尔纯不囿于简单的写实造型和色彩堆砌,他对形象作变形、夸张的尝试,以浓烈的色调,尤其是补色调和相互的色彩关系。早期学习的基础不断被他对形体、动态的敏感反复洗礼,幻化为他独特的艺术语言。罗尔纯作画是将生活中的感受速写下来,然后根据想象和生活的经历去丰富、补充,最后完成一幅画。他已经达到摆脱模特儿作画的阶段,也就是达到摆脱摹拟和抄写对象的局限而进入艺术的概括和升华的境界。
罗尓纯,《画家林锴》,76×80,1987
第三部分主要是人物和静物作品。罗尔纯乐于选取这样的题材进行创作,将对生命无限的热爱和内在的激情投射在画布上。他作画,喜爱生活中的原型,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在很短的时间内画下来,迅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他重视速写,每去到一地便将生活中的感受速写下来,然后根据想象和生活的经历去丰富、补充,最后完成一幅画,这也是他很少进行命题创作的原因。他笔下的人物、花卉有别于摆拍式的模特或静物造型,而处处流露着生气,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表现而非是简单的对物写生。罗尔纯善于捕捉自己对生活的体悟和情感,以及对人性、生命、友人的关怀。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尽管少见主题性的题材,而多是生活中习见的景色、人物,却正是在这寻常的风景里得见他处世的点滴情怀和对生命的无限思考。
罗尓纯,《静物》,41×32,1978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