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

《日本美术尚未生成》作者千叶成夫讲座央美举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3-22 11:35:17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千叶成夫《日本美术尚未生成》中文版出版纪念讲座 演讲者:千叶成夫

        2014年3月21日晚6时,千叶成夫先生为其著作《日本美术尚未生成》中文版出版举行的纪念讲座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行。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吕胜中作为嘉宾主持应邀参加,同时,概述的中文译者范钟鸣先生也一同出席讲座现场。

        千叶成夫先生是东京国立现代美术馆主任研究员、日本中部大学教授。《日本美术尚未生成》以一种全新的视野追溯日本文化,并对其本土文化进行思考和审度,从而对今天的艺术世界提出疑问,探讨什么才是“新”的,什么才是“自我特色”的。该书共分为十章,前面几章分别讨论什么是美术、什么叫雕塑/装置艺术,什么是绘画,属于该书的理论部分;之后以7篇艺术家专论作为该书核心,通过对远藤利克、卢谷成雄、堀浩哉、中村一美、草间弥生、田中敦子、川俣正7位日本现代美术的代表性艺术家的个案论述试图呈现日本当前美术世界的状态,并提出其看法。

        “我想通过艺术家专论直接对作品进行批评式的论述,来逼近日本现代美术的实质,而不是用形势论来谈论日本现代美术的趋势。”在《日本美术尚未生成》一书的前言中,作者千叶成夫先生如是说道。


嘉宾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吕胜中

        关于本书的书名《日本美术尚未生成》,千叶成夫先生表示,其实这是一个反语:与其说真正的“日本美术”“尚未生成”,不如说它的生成其实已经在进行时的发展语境下,正在处于一个生成的过程之中。

        在千叶成夫看来,日本从来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日本人民是外来的,日本艺术是外来的,日本人对美和真实的认识也是外来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日本在不断的汲取外来的养分充实自己,同时又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去将“外来”变成有自身特色的“日本”风格的东西,这种“消化”、“融合”,直至“转化”的过程通常都要经历几个世纪。


讲座现场


《日本美术尚未生成》译者:范钟鸣


讨论环节:吕胜中(左),千叶成夫(中),范钟鸣(右)

        吕胜中先生也表示,中国美术和日本美术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影响,近现代的中国学者也大多通过日本翻译的书籍和画册了解西方艺术,并打开了对世界美术的这扇窗户。千叶成夫先生能够以史观今,从对历史的追溯中提出新的问题,这是对每个人的启发。当大家都在谈论“洋气”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如何“接地气儿”的问题,艺术是一种审美感知,审美的感受不应该被其他文化扭曲,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树立民族自信和立场。

        正如千叶成夫在前言中写到的,“本书不是一本通史式的日本美术史,也不是一本日本现代美术史。…我希望探索日本当代美术的独创性问题”。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者更期望寻找一种自身文化价值观念的树立。突破对于其他文化模式的复制和模仿,真正意义上的生成一种自身土壤上的文化认同,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这不仅是作者的思考,也是值得我们共同探索的问题。

千叶成夫

1946年生于日本岩手县,成长在东京。早稻田大学文学系美术史学专业博士后课程毕业。1972—1974年,在法国巴黎大学附属美术考古研究所学习(巴黎大学博士)。2000年至今,任东京国立现代美术馆主任研究员、日本中部大学教授。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