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

第三条路—袁运甫、袁运生绘画作品展中间美术馆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3-15 20:25:12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研讨会现场

2014年3月15日下午,《第三条路——袁运甫、袁运生绘画作品展》在中间美术馆举办学术研讨会,展览已经于4日面向公众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是两位先生的首次合展,汇集了袁运甫先生于六、七十年代的艺术创作和袁运生先生近十年的艺术探索。60余幅画作展示在中间美术馆三层的空间中,体现的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绘画艺术。

袁运生作品

自五十年代以来,延续民族传统和推崇苏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导着中国的主流绘画式样,这类思潮一直影响中国至今。

以袁运甫先生和袁运生先生为代表, 一批新中国培养起来的艺术家和他们自己的长者及同仁们--黄宾虹、林风眠、吴大羽、张光宇、董希文、卫天霖、庞熏琹、张仃、吴冠中等则提出了完全有别于所谓主流绘画风格的第三条路的思考: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吸收现代文明精髓,创造出有别于前人的、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他们将“装饰”作为“现代”的代名词,在那个特别的时代,艰辛地探索着绘画的民族性和独立性,虽然他们的主张和实践没有得到更应该多的关注。

展览现场

以中国传统的装饰性色彩,强调以平和的非西方传统光源色彩为主调来表现光,表现空间,袁运甫先生以纯熟的水粉画实践展示这一明确的观念。工业和城市建设题材的作品则是将工业管线的走势、建筑块面的组合来营造他所热衷的空间。明快的色彩,交织的结构,他完全沉浸在画面的组织之中。他将色彩和光带进了中国画,他的绘画超脱于他那个时代。

袁运生作品

袁运生先生的绘画是关于人的,关于生活的。打破传统三维空间的表现,注重线在绘画造型中的主导作用。无论是行笔流畅的长线条,或是顿挫有力的一笔宿墨,它们是力量、速度和节奏的体现。三维空间和二维空间在他的画面里是不时转换的,袁运生让绘画观念完全自由地游走于西画和中国画之间,从而改变着我们时代的绘画观念。

渔民之家,袁运甫

袁运甫先生和袁运生先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是真诚的、执着的、没有任何怀疑的。他们在绘画风格上完全不同,但他们所为之探索一生的艺术追求是共通的。他们开创的中国绘画艺术的第三条路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方向。

三姐妹,1961,纸本+彩墨,133×110cm,袁运甫

袁运甫,193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49年至1952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学习。1954年8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毕业。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即在该院任教,直至合并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展览现场

袁运生,1937年4月生,江苏南通人。1949——1955年,江苏省南通中学毕业。1955——1962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画室毕业,师从董希文先生。1987年至1996年,为自由艺术家,生活在纽约。1996年,应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院长邀请,回国任教,为油画系第四画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从2002年起至今,致力于《中国传统雕塑的复制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的课题研究。现为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壁画协会副会长。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