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

国家文物局:5年摸清文物家底 民间收藏有望纳入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1-28 09:47:08 | 文章来源: 人民网

“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月14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而这次普查工作是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目前全国已有半数省市基本完成国有单位调查工作,从2月起,将正式开展文物采集认定,并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导入审核。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本次普查对象为国有单位的藏品,暂不涉及民间收藏。普查工作去年开始在全国展开,涉及19个行业和系统,囊括150万个国有单位、上亿件文物藏品。”

虽然此次普查并未将民间收藏纳入当中,但宋新潮透露,等国有单位的普查工作完成后,积累了经验、建立了制度,民间收藏的普查有望在下一步进行,这将对规范文物交易市场、鉴别认定私人收藏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我国在1956年、1981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过3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但从未涉及可移动文物,后者存在数量不清、保管状况不明、一些博物馆账目混乱等问题。2013年4月18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这也标志着摸底工作的全面展开。

到底普查哪些文物?范围又如何界定?宋新潮介绍,本次普查以全部国有单位为对象,除了国有博物馆等文物收藏机构,还有图书馆、美术馆、档案馆,此外,各级党政军机关(驻外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也保存有一定藏品。比如,全国政协藏有大量名人书画,新闻出版总署直属单位有大量名人手稿、老唱片母版。值得关注的是,记者在此次普查的宣传册中还发现一些近现代工业文物,如青岛市啤酒博物馆收藏的糖化锅、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的“0”号蒸汽机车……而这类文物将在此次普查中逐一被发掘。

纳入普查范围的国有文物,主要包括:1949年(含)以前的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古籍、文献资料、手稿,反映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标本;国有博物馆收藏的1949年后重要的实物资料、艺术品、民族民俗文物;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范围的作品。

与经济普查的入户登记和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田野调查不同,可移动文物普查主要采用单位自主申报的方式。而对一些已经有数据记录的博物馆,其文物信息将批量导入数据,避免重复劳动。本次普查还与“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编制等工作一起开展,资源共享。

“我们希望通过普查,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业务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公共平台。提高文物收藏单位的管理水平,促进文物资源的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文物在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工业设计等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宋新潮表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