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邦达追悼会于2012年2月29日上午10点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雅昌艺术网在追悼会现场采访了国家博物馆陈履生副馆长。
记者:您能简单地谈一下徐老吗?
陈履生:徐先生是我们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古书画鉴定家和研究家,我想特别要说的是他在书画创作方面也是卓有成就,应该说他从海派出发,精研文人绘画,把他鉴定、研究中的成果积极地运用到他自己的书画创作中来。
我们可以看到他虽然不以书画为名,但是在书画创作中的独特性,在海派绘画的传统影响之下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20世纪中国水墨画发展的应该说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因为他是有传统,在传统的理法之内精研古法,而且把古代绘画传统中的一些核心的语言和笔墨,以及表现方式传承下来,尤其是他的书法功力深厚,独具家法,因此说是自成一派。
所以我认为徐先生是我们二十世纪当代文化传统中的一位代表性的人物,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只是一个补充,因为他在书画创作,对于二世纪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也同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记者:徐先生在平时中的性格,在生活中您跟他有接触吗?
陈履生:徐先生应该是道骨仙风,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帮他整理以前已经出版过的再版的著作以及新的一些著作的整理过程中,可以说徐先生非常严谨的对待,他曾经跟我说过,有人说他在前后若干年有一些结论会怀疑。
他认为古书画鉴定也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会不断修正自己,过去可能没有认识到的,现在认识到了,过去可能认识错的,现在要加以改正,所以他的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榜样,因为不以过去的鉴定结论一层不变,确实随着时代的推移,随着自己对于一个问题研究的深入,他可能会更加准确地判断一个真伪的问题,因为确实真伪的判断是建立在一个学问基础之上的,学问会有不断的深入,学问会有不断的发展,随着深入和发展对过去的否定,我认为正是一个学者应有的一种学术伦理的坚守。
所以徐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严谨、认真,而且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问,所以在几十年的古书画鉴定过程当中,我们有看到他有一如既往的坚守,也有不断的修正,我想对于一个学者,一个专家能够修正之前的错误,这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当然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认为他的学术、人品、道德、文章都是一流的。
记者:谢谢陈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