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第一次完整呈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09 16:12:27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011年9月8日,《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之——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伴随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同期开幕。民生现代美术馆继2010年成功举办三十年系列展览的绘画篇后,历时一年时间准备和收集资料,对中国当代重要影像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研究与整理,展出了1980 年代末以来活跃的 50 余位艺术家的 70 余组影像作品。可以说,展览是对中国二十年来影像艺术脉络、史实与创作和思潮的一次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并且首次建立了国内关于影像艺术的讨论平台。

 

 

此次展览共分四个时间段来向观众分类呈现:1、1988-1993,媒体批判与生命政治思考;2、1994-1999,录像媒体语法辨析及构建;3、2000-2005,意识、诗学、感性交互的 新媒体实践;4、2006—2011,边界:多样化的影像。是中国影像艺术20余年来规模最大、最为系统综合的一次整理。展览开幕式上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中国当今对影像艺术的关注与理解。

同时,作为一次对当代艺术重新审视、关照和思考的重要契机和有效对话平台,展览远非定论, 对于大型综合性展览来说尤其如此。今天,包括影像艺术在内的当代艺术实践丰富性 和创造力,迅速地越出地域、身份和文化属性的限制,都成为文化力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是作为创造者的艺术家,还是作为服务者和参与创造的美术馆工作者,当代艺术都昭示着更可期待的未来。

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 郭晓彦接受采访

 

张培力在 1988 年完成了自己创作的第一部录像作品《30 ×30》,这件作品首次在 1989 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亮相,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件录像作品。这件作品除了有中国艺术历史上最早的影像作品展示记录,也第一次“提出”了影像与其他艺术媒介所不同的表现与接受的美学过程。张培力在 ’85 美术运动时就表现出 抑制“非理性表现”,这种“冷漠的激情”使他不光对使用摄像机去诠释特定的对象感兴趣,也最早开始注意到录像这种媒体的冷漠特质和实录性对自我课题进行的推动,,也从此开始其坚持至今的影像艺术的创作。

张培力《30x30》,1988,单视频录像,彩色有声

     1994 年,朱加拍摄了《永远》,他将一架小型摄像机固定在三轮车的旋转轮齿上,在北京街头骑行,于是,图像在不停的做 360 度旋转,随着骑行的速度和景物的距离,掠过的速度不同,将一个通常的平淡体验变成一个带有艺术家“主观性视点”和随机 景物及摄影机的强制性镜头结合,使观众对时间的体验变成具有紧张焦虑感的心理现实和视觉冲击力的体验。

朱加《刻意的重复》 1997年单频道录像 彩色无声

杨福东 1997 年从投资人那里筹到的 5000 美元开始拍摄他的第一部电影《陌生天堂》 (2002 年完成),这部电影是用胶片完成的第一部艺术家剧情片。这部片子优美娴熟的气质,细致空间处理及人物关系的细致描写都是杨福东作品一直以精雕细琢的场景及人物刻画传达着信息。

杨福东《后房一嘿,天亮了》,2001,单频道录像,黑白有声

在新一代的影像创作者那里也有着多种的实践,2005 年在杭州的吴俊勇等艺术家开始 用新的 MTV 式的动画创作作品,《等咱有钱了》有着网络“闪客”风格的影响,表现人在背离普遍价值时的荒诞。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