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灵——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第四展述评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2-21 11:04:5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文/ 唐尧

参加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第四展的10位艺术家都是名符其实的美女。

“灵”的意思与上一展“身”那种关注肉身安顿的具象方式有一点相对,喻指心灵、灵魂、灵性、灵气、灵明的感性,也有空灵的层面。

女性艺术在国际当代艺术中一直是一个个性鲜明的领域。它主要以一种女权主义的立场包含着历史和社会学的背景和批判。但在当代中国,女权主义似乎并没有那么强烈的针对性。我在这里集中青年推介计划的女性艺术家所强调的和凸显的也不是她们的性别身份所带来的批判性,而是她们不同于男性艺术家的某种气质和方式——她们更性情、更直觉、更具有灵性和诗性。

比如说诗性。诗人在这个功利与实用主义的时代已经变成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诗心和诗性在经济马达的巨大轰鸣声中,似乎难以开放和被察觉。而在我们这个青年推介计划中,就我所知,只有两个艺术家曾经或至今仍然在写诗,而她们都在这个展览中。

赵明是中国美院雕塑系第四工作室的青年教师。第一次见到她是2008年的“金属之声”展,一个硕大的前额是我的第一印象。后来读到她的几十首诗,灵明而硬朗,与她的额头很兼容。最近赵明刚从台湾访问回来,完成的作品叫《时间的厚度》——测量厚度的现代工具与一种无法测量的历史精神被她纠结在一起,生命感性被工具理性的冷静压力刻度化了。而《大道微茫》则是一盏交织的心灯,令我想到汉纳•阿伦特的一段话:“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代中,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这种启明或许并不来自理论和概念,而更多地来自一种不确定的、闪烁而又经常很微弱的光亮。这光亮源于某些男人和女人,源于他们的生命和作品,它们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点燃着,并把光散射到他们在尘世所拥有的生命所及的全部范围”。

许静宇2007年访学于法国里昂美术学院,三年前从巴黎回来,带着她那些诗和诗一般的呼吸,但没有带回来她在法国的作品。那些纤细的、顽皮的、纠结的、真诚的小东西,那些密密麻麻写写画画在工作服上的文字和图形,对于她来说,或许并不是做给画廊和市场的,它们仅仅是她的喃喃自语,其中编织和凝结着她巨大的心力和情感。这次参加青年推介系列展的作品都是她的新作,还是手工缝纫的方式,还是灵性、诗性和心性的结晶。

同样是从欧洲回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青年教师韩璐多年以前就以布缝女孩的作品而知名于雕塑界。那些与真人等大的布娃娃女孩时尚而慵懒,带着一种卡通化的玩偶气质。但这次参展的作品《雪花》,给我的感觉变化很大。黑色控制了整个作品的氛围,一种深度的精神化的东西开始在她的作品中运行。

任雪梅曾在2008年第一届中国雕塑大展中获得新锐奖。她白色的艾滋系列作品以一种毛茸茸的质感散发出灵冥、甚至有点诡异的幽光。她想说什么?艾滋病毒,这些人类生命的无情杀手,在显微镜下看起来竟是如此娇美。它们也是上帝的造物,是神的伟大计划的一部分吗?到底是它们是人类致命的病毒,还是人类是整个地球生物圈的致命病毒?

施丹去年硕士毕业于清华美院并留校任教。她来自福建漳州一个书香之家。当地木偶戏的传统木偶形象,不但深刻在她童年的记忆中,甚至成为她选择报考雕塑系的因缘。施丹的作品有一种来自这种木偶人的天真、稚拙、诙谐和浪漫。而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学院派造型训练,使她能够把握住微妙的形面处理和表达。一种源于先秦,洋溢在庄子和列子中的高古超逸之气,因此被她化现得仙灵清纯、缥缈而宁静。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