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皮娜》展览资料

时间:2010-06-21 17:45:01 | 来源:艺术中国

5、《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 舞蹈录像

根据斯特拉文斯基作品改编

编舞:皮娜•鲍什

舞美、服装:鲁尔夫•博尔齐克

助理:汉斯•波普

片长:36分钟

首演:1975年12月3日,乌珀塔尔歌剧院

影片简介:

《春之祭》为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三部舞剧之一。在编舞方面,皮娜•鲍什仍旧延续了表现主义舞蹈传统,同时亦运用了一些新的手法,这些手法在她的后期作品中逐渐发展为一种标志性风格。在《春之祭》中,她遵循了舞剧脚本中原初的场景顺序,但在情节方面并没有将异教的俄罗斯作为背景。两性之间的斗争不是从“大地的崇拜”开始,而是以二者的分割作为情节的起始点,在此,少女的献祭成为了主要的艺术动机。

6、《华尔兹舞》(Walzer)| 舞蹈录像

与荷兰艺术节合作出品

导演、编舞:皮娜•鲍什

舞美:乌里希•贝克菲尔德

服装:马里昂•希托

编剧:莱蒙德•霍格

音乐协作:马蒂亚斯•博尔科特

影像资料:弗里德里克•勒博耶

片长:55分钟

首演:1982年6月17日,阿姆斯特丹卡勒剧院

影片简介:

一群以交叉队形排列的舞者,脸上挂着犹疑的微笑,摊开的掌心上,颤颤巍巍地捧着一只只小小的纸船;与此同时,轰隆作响的背景声不绝于耳,这是一段来源于汉堡港“船舶迎送系统”的录音剪辑:在震耳欲聋的国歌声中,一艘艘船只被迎入港口,播音员正根据体积、吨位及所载货物对进港船舶加以描述。

“然后皮娜•鲍什说……”一位舞者走到麦克风跟前,开始讲述皮娜•鲍什在排演期间给她的剧团规定了哪些任务。队列散开,众舞者开始用“被冲到岸上的遇难船只货物”——植物、石块和纸屑为自己框定一个个体空间,少数几人站立一旁,用手势打出了摩尔斯符码,看上去如同一种早已退化的无声交流方式。《华尔兹舞》中的语言常常简约到极致,留下来的只有符号、简单的称谓。剧终,所有演员倒伏于地,形态各异的动作逐渐融汇为一个巨大的船帆图案。

 

【皮娜•鲍什介绍】

皮娜•鲍什(Pina Bausch)1940年生于德国索林根(Solingen),1955进入德国埃森(Essen)的福克旺(Folkwang)艺术学校学习舞蹈,师从库尔特•约斯(Kurt Jooss),1958年从福克旺艺术学校毕业,获得奖学金赴美深造,在纽约朱丽亚音乐学院学习。在纽约,她与保罗•萨纳萨多(Paul Sanasardo)和冬雅•福耶(Donya Feuer)的舞蹈团一同表演,并担任新美国芭蕾舞团(New American Ballet)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 New York)的舞者,一度与保罗•泰勒(Paul Taylor) 版权:AP Images 及安东尼•都铎(Antony Tudor)联袂合作。1962年,皮娜•鲍什遵从其师库尔特•约斯的愿望重返德国,成为新组建的福克旺芭蕾舞团的一员。1968年,她首次为该剧团的芭蕾舞剧《碎片》独立担纲编舞一职,此后,由她编舞的作品开始成为福克旺芭蕾舞团的表演节目,一年后她成为舞团的艺术指导。1973年起,被聘为乌珀塔尔芭蕾舞团团长,兼任导演、编舞;同年起,剧团更名为乌珀塔尔舞蹈剧场(Tanztheater Wuppertal);1983年起任福克旺舞蹈工作室艺术总监。皮娜•鲍什以其独特的编舞风格使舞蹈从旧有的形式中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在担任乌珀塔尔舞剧团团长期间,她一手打造了“舞蹈剧场”这一全新的艺术概念。2009年6月30日,皮娜•鲍什因罹患肺癌不幸病逝。

 

1  2  3  4  5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