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纽约时报:寻宝!寻宝!古董收藏热席卷中国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20 08:38:26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美国《纽约时报》2010年2月4号文章:反动派?还是叫“收藏者”吧 记者:丹 莱文(DAN LEVIN)

寻宝:ACF中国家具厂的工人肩扛一个修补过的箱子

崔晓松(音)是3号参赛者,他身穿吊带裤身材有些发福,手里抓着一把金锤,像个要改主意的刽子手那样吞着口水。作为中国最火爆的鉴宝类节目《天下收藏》的嘉宾,崔先生知道下一段广告之后,他不得不面临惨烈后果。受害者是什么?一件上了釉的优雅的花瓶,那是他买来参赛的,他以为是清朝货,能值3万美元。

“要是赝品,你会砸碎它么?”带着白手套的节目主持人王刚问道,此时崔先生正面对观众席和三位评委。

崔先生点了点头。观众安静了,王先生最后又透漏了一点关于现代中国收藏古董的知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收藏也要开放,去了解外部世界。”

很难说崔先生这时是否听进去了,但他肯定听到了主持人宣布评委的判决:“这是件现代仿品!”

随着他举起金锤击碎花瓶,崔先生面部抽搐了,他本该在拍卖会得来的财富梦也破碎了。

文革40多年后,中国对这些古董的态度来了个180度转弯,那时,毛泽东命令破四旧,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结果就是这个国家许多好几百年的文物被破坏。现在,对于新富起来的急于展示自己财富和文化的中产阶级,明朝的瓷器,19世纪硬木家具甚至20世纪的砚台都成为身份的象征。文物市场变得火热,甚至一种新类型的电视节目也开始出现。

近些年,《天下收藏》和一批类似节目,比如《鉴宝》、《艺术收藏》不光吸引了专业收藏家还包括不切实际的狂热爱好者,这些节目提供收藏趋势和鉴宝技巧方面的信息,激发了新一波寻宝热。

收藏界有些人称赞这些节目将收藏推动为全国性的休闲活动,其他人则质疑其教育价值。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说,“当然,这些节目让普通人对古董产生了兴趣,但根本上他们就是娱乐性节目,他们会犯错误。”

英国人牛汉生(Daniel Newham)现在是中国流行的电视名人,他说自己在一期《天下收藏》作名人嘉宾裁判时,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感到心慌。

“其他评委太糟糕了,”他补充说,其中一位还对他承认最近才开始进入古董收藏领域,没有合格的鉴定古董的技术。(节目制片人拒绝就此发表评论并不允许主持人王刚接受采访。)

无论节目怎样,还是吸引了一位热心观众。周亚军(音)是河北省一个长途货车司机和收藏者,他说他每周都看《天下收藏》和其他文物鉴定类节目,测试他的鉴宝技巧,希望能从专家那里学到知识,识破那些造假者的伎俩,正是他们在掠夺刚入门的古董爱好者。

38岁的周说他4年前开始收集古董,这个爱好迅速变得很耗费金钱。“我买了第一件古董之后的一周都抱着它睡,太兴奋了,”他给记者展示手机里珍藏品的照片,他正在北京最大的古玩市场潘家园逛。

周说他已经花了差不多1.2万美元来满足自己的爱好,这可是笔大钱,他每年收入还不到1.8万美元。但老是一个人开车在路上很没意思,收藏成为填补空虚的办法。

“我要是几天看不见我的藏品,就很想念,”他说。

“问题是现在谁都想收藏,所以真货也没剩多少,”他补充说,他盯着广告上那些有100多年历史已生了锈的钱币,摇了摇头,朝下一个摊位走去。

要把真正的中国文物和近代仿品区分开,那可是令人畏惧的任务,特别是造假者和收藏者一样,可以获取同样的电视节目传播的信息。“我过去常常到乡下买古董,”周先生说。“但最近我发现农民开始买来假货,然后编故事把假货当真品卖出去。”

或许变得豁达了,周有了自己的鉴宝办法:“我买了东西后,放家里两天,要是我开始喜欢了,那就是真的。如果不喜欢,就是赝品。”

中国政府也开始越来越坚定自己回收流失文物所有权的信心。政府谴责佳士得公司去年拍卖1860年流失的圆明园兽首,近期还派出官员和艺术史学者检查全球博物馆的收藏品,包括大都会和史密森尼(Smithsonian)博物馆,看是否有从中国非法获得的艺术品,许多私人收藏家开始注意到他们的热情不仅仅是明智的投资,也是爱国的责任。

“中国人越来越富有,需要对我们国家的尊严和历史负责,” 何戍中说,他是国家文物局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同时也是非盈利组织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创始人。“如果我们不能保护我们的文化,中国怎么能和平崛起?”

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古董带来的利润比爱国热情更能刺激他们。

31岁的严旭宝(音)是ACF中国家具公司的销售商,他认为“没有自由的市场精神,这些古董还会被埋藏在乡下的某个地方。”

严是市内许多古董批发市场的常客,那里有农民卖些破了的旧家具、农具和石雕,都是从外省收来的。这些东西被城里像ACF公司这样的维修商买走,他们再把修好的重新卖掉,通常都会加价很高。

虽然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了ACF的批发生意,他们以前常常出口到国外的零售市场,公司创始人罗格 施文德曼(Roger Schwendeman)说,但由于中国强有力的经济和古董在中国草根阶层的根基,零售额相对保持强劲。

施文德曼是个在中国古董贸易行干了8年的美国人,他说中国的买家对玉器和明清时代的硬木家具肯花大价钱,比如紫檀木和乌木,这些是大部分外国人所忽视的。

“西方买家询问历史,中国人则对价值感兴趣,”他说,

许多外国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购买了中国古董,现在正遇到越来越多有钱的大陆买家,施文德曼说,“他们知道钱和热情都在中国。”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