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画家范曾:光大传统文化 抵御后现代主义消极影响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19 09:01:54 | 文章来源: 中国日报

提防功利判断对良知判断的侵害,提防上千万英镑购买一幅中国人自己糟践自己的画作的用心

记者:听说有些丑化中国人形象的画很有“市场”?

范曾:绝对不要认为西方一些人,在文化方面对我们心存多少善意。他们能别有用心地掏上千万英镑,专门买一幅中国人丑化中国人形象的画。他们的文化影响、渗透,已在中国产生了“杰作”:要么把国人画成光头、歪头、咧大嘴、排着队龇着长牙傻笑,集体无意识;要么把国人画得目光呆滞、愚昧丑陋,仿佛都是近亲结婚的产物;还有的专门丑化领袖,丑画毛主席,侮辱我们的先贤。毛主席晚年是有重大错误,但他是中国的象征。你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可以用丑化领袖的所谓作品去外国人那儿换钱?你怎么可以这样献媚外国人?你有没有一点中国人的良知?

记者:居然能有这样的作品?

范曾:有。他们对领袖的丑化,手法十分恶劣,令人发指。

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尊严。尊严来自于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竭力推崇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画家或所谓的理论家,要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对西方文化也不了解,要么是另有所图。

电视上还有这样的镜头:有的人大代表在讲到文化与世界接轨、建设世界性城市的时候,竟然眉飞色舞地称道北京的个别“艺术区”。我不知道那“艺术区”里有多少中国自己的文化,也不知道它对繁荣、振兴中国文化到底有哪些好处。

记者:听说那“艺术区”的画作,偶尔也能卖出高价。

范曾:它不过是西方文化的剩菜残羹。有些外国人专门到那里找“反叛”作品,高价引诱。它可以成为一些人一夜暴富的幻想:我的画如果有一天被哪个老外阔佬看上那该有多好。这个影响力是非常大的,物质是一个无言之教。

记者:这涉及到良知和判断的问题。听说最近您做了个对话讲座,北大、人大、南开等大学的校长也去听了?

范曾:我和杜维明先生的对话讲座做了八个半钟头。我们谈的主题是“天人合一”——天与人,宇宙本体与人的关系,东西方先哲对天与人关系的认识。谈到了明代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谈人类怎样自我救赎。

良知这东西本来是与生俱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会丢失?就是在是非判断和功利判断上出了问题。

其实人类内心的是非判断都差不多,可是一到了功利层面,判断就千变万化。孟子讲过,一个小孩子掉进井里,人们内心的判断是救人,这叫“是非判断”。如放在中国的某个年代,有人可能会想,这要是地主的狗崽子,我就不能救。我救了之后,会牵连到我;就算救上来,我又无利可图。这叫“功利判断”。当错误的功利判断战胜你第一念的良知判断的时候,你就会犯错。可是人们往往忘了这一点,不少时候做的是错的功利判断。比如秦二世时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所有大臣“是非判断”的都是鹿,但一想到说出来之后就要被杀头,便只好说是马。赵高一看火候到了,可以取而代之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功利判断和良知判断的例子。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耐心地呵护良知判断。提防功利判断对良知判断的侵害,提防上千万英镑购买一幅中国人自己糟践自己的画作的用心。

现在中国经济大发展了,文化也需要大发展。中国画创作的关键是要“以诗为魂,以书为骨”

记者:现在中国经济大发展了,文化也需要有大的发展。

范曾: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振兴,首先要继承中华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充分发展,不断创新,这样我们才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振兴。

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厚悠久的历史,它对于建设现代中国新时期的人际关系、甚至国际关系有深远的影响。我理解这就是为什么党中央、胡主席提出要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深意。

记者:你的作品中诗歌、书法、绘画经常“三位一体”,你也经常撰文呼吁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艺术知识教育。为什么?

范曾:在中国画创作上,我在许多年前就提出了“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八字箴言。这个诗是什么?这个诗不是写七律五律、七古五古,而是“诗意之裁判”。就是对所要表现的东西,要有诗意的判断,而不是物理的判断,不是科学家的判断。

此处“诗”非指古风近体,而是指作品的意蕴、境界。其涵义既扩大如此,则凡是我国先哲深睿的感悟,史家浩瀚的文思,诗家沉雄的篇章,皆可为中国画的源头活水。

中国画状物言情,必依托于笔墨。笔墨的优劣则视画家书法功力的深浅。用笔用墨非常重要,中国画坛上的大家、高手,无一不以笔墨彪炳于世。一个书法不好、甚至连自己名字都签不好的人,很难成为大画家的。魂附骨存,骨依魂立,诗、书对中国画的影响太大了。避开诗书笔墨去谈中国画,无异于不会中文却要作中国诗。

中国书法之妙,在于它的概括力,那是简约的、明确的、生动的描述。书法与诗歌是嫡亲的兄弟。中国书法以它极度的颖慧与大自然心心相映,它载荷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其生发与演化与中国文化同步。

我30岁后悬腕面壁作画,深感书法与绘画是孪生姐妹。我的老师李苦禅说“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国画审美原则应与书法相同。如我的《放牧图》《老子出关》一类画作,通幅皆“写”作而成,其间点划之类,皆书法之意味。我在许多年前即潜心于魏晋书法,意在使书画创作更求精进。中国的草书为泼墨简笔画铺就了道路,这是画家应该感谢书家的。

中国任何一个画家,如果他没有文学上的、哲学上的修养,他就不可能成为学者型的一流画家。近代以来很多大画家,单从作品上看应该讲有很广泛的影响。如齐白石,我觉得他要有更深厚的文学功底,他会画得更好。他尽管在湖南遇到王闿运、樊樊山两个晚清诗人,但是他到了27岁才跟他俩学作诗。王闿运还嘲笑他写的诗是“薛蟠体”,基本上没有入门。所以说中国诗的教育,诗教的复兴,有很重要的意义。

记者:不学诗,无以言。

范曾:讲得太对了,这是《论语》上讲的。我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用一种艺术来代表的话,德国是音乐,希腊是雕塑,中国就是诗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画作才能真正立得住,立得久。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优秀美术创作,我想我们也要从基础开始做。我作为画家就特别乐意做一些普及性的工作,比如说大学文科课本,他们请我画,我就画。

记者:你为大学课本画了不少插图,好像是18幅。

范曾:对,是18幅,你们还真注意了。很多人不愿意这样做,我愿意做。为什么呢?这个对大学生、对国民教育有作用的好事,为何不做?我画插图的课本,有一百多所大学在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应是全中华民族的大事!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