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虎柄剑威风足虎形枕多自在——上海博物馆寻“虎”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16 16:33:26 | 文章来源: 新民晚报

“八牛贮贝器”上的虎柄(局部) 郭新洋/摄

战国青铜器《虎纹钟》(局部)

西汉青铜器“虎背牛”

春秋早期青铜器虎柄剑(局部)

新春走进上海博物馆展厅,似乎隐隐听得虎啸四起。

虎历来被中国人称为“百兽之王”。中华大地的自然环境、气候适合老虎生长繁衍,华南虎更是中国所特有的虎种。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在中国上古,虎是一种被众多民族崇信的动物图腾,其地位甚至曾经在龙这一后世帝王象征的神物之上。

艺术造诣深厚

虎的形象在上博所藏高古青铜器中最为多见。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西汉时期的“八牛贮贝器”。这种“贮贝器”具有云南古滇青铜文化特色,顾名思义,是用来储存当时的流通货币“贝”的,但也有学者认为贮贝器与古滇的铜鼓一样,同为“国之重器”,是财富、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只能为滇王及贵族拥有。此器物盖子上,共有8头牛围成一圈,背向而立,神情紧张。原来,盖子下面的器身上,正有两头猛虎向上爬来,悄然逼近。气氛营造得紧张生动,令人不得不叹服当时艺匠的艺术造诣。

形态丰富多样

最威风凛凛的当数春秋早期的“虎柄剑”。挺拔锋利的长剑剑柄是一头正迅疾向外扑冲的猛虎形象,其寓意不言而喻。持此剑者当有虎之威猛迅疾,锐不可当。

最奇的恐怕是西汉的“虎背牛饰件”。一头牛肚子朝天,被虎死死抓住,扛在背上。牛眼圆睁,不知是绝望还是不甘。

最美的是战国的一件“虎形饰”。那头正在“转弯”的老虎,真可以用“体态多姿”来形容。

玉器中的虎也不少,尤其商周时期的玉器。当时的艺匠已经将虎的造型进行了提炼,使之图案化和符号化。

虎踪在瓷器上也有发现。汉代青釉壶上有刻画的虎,晋代至汉代的谷仓上有堆塑的虎,金代的磁州窑瓷枕上有毛笔画的老虎……据博物馆的专家说,很多虎形器物无法一一展出,都在库房里藏着。

器物蕴含智慧

古时,老虎是自然界对人威胁最大的猛兽,但古人却用虎的造型来设计枕头,枕着“老虎”安然入睡,不能不令人佩服。这或许正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勇气——向自己的强敌学习,汲取对方的力量,把对自己最大的威胁转化成对自己的激励。

新春匆忙,上海博物馆的虎踪无法一一尽览。有心的读者不妨自己去找找看。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