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武微波 简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9-09 12:03:45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武微波 号•“江北浪人”,中国•日本美术交流协会高级会员,世界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陆军•美术家•书法家、一级书车师。名字编入《中国美术家》、《当代书画家辞典》、《世界史人录》。现为红灯笼长卷书车研究室主任》;中国书画墨青研究室专业书车家。精于油车、中国画、人物肖像,主攻书次在国际性的书车大展中获奖,曾在《人民日报》、《中国美术报》、《大公报》等各种报刊发表作品8000多篇幅。著有个人专集《纪实》;著撰论文《谈创新》;国际文化交汉代表论文《中国书汪怀日本书道之比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卫视中文台、《中国文化报》、《新闻人物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画报》以及各大报刊杂志都作过新闻介绍和详细报道。1987年书法作品《富士山》入选中日美术交流大展;1988年书法作品入选刻石云南碑林,1989年50中堂行书入选香港艺术大展;1991年红楼书法长卷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世界之最天下第一称号;1992年九华里红楼长卷成就收录《举世玄奇大观》、《吉尼斯大全》;1993年《红楼长卷》加长10华里;1994年10里长卷走向世界;1995年《中国人》代表作在海内外各种报刊发表转载2000多家并风靡中国。1996年深入井冈山创作香港回归作品《中国人系列》,1997年赠送经典作品《根》给香港特区政府,1998年为中国百年未遇的水灾,赈灾义卖,向灾区人民捐赠字画。同年为建国50周年创作油画《中国之路》,1999年创作澳门回归哲理作品《九九归一》。为30多个国家首脑作过书画。很多作品被国际友人收藏,创下一幅书法的收藏费30万元的纪录。为东京、新加坡、美国唐人街、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企业、集团、学校题写过800多块招牌。

生于大跃进年代,父母的老来子,父亲53岁、母亲47生的他,吃过百家奶,排行13。乳名“四涛”,学名“维波”。

五岁跟父学书,七岁同兄习画,十四岁开始,童年家住黄海之滨——盐城滩涂湿地,海滩的远古和静谧的旷阔,造就了他达朴和慎微的双重性格。

12岁那年,黄海油画写生,观海水之微波有感,随改名为“武微波”。14岁开始,徒步长江以北方风情为素材写生,浪迹江湖,道是“处处无家处处家”,起号“江北浪人”。

5年的春夏秋冬,作风情油画千余幅。

十八岁接触曹雪芹的《石头记》,似受曹公梦灵,用长达13年时间书写曹雪芹、高鹗的原著123万字,清朝红楼梦评论家:大某山民、护花主人、太平闲人(中国17世纪的《红楼梦》评论家)的评本125万字;近代“红楼”评论家周汝昌先生,以及毛泽东、鲁迅、郭沫若、巴金等人的评论文章129万字,合计书写了377万字,全长9华里,精计4604.(±0.7)米。在这坎坎坷坷的《长卷》中,仿佛潜隐着与曹公精魂的对话,用书法线条营造空间,解读曹雪芹的人生哲理。

在完成九里长卷的前前后后,同时又创造了《武微波解读红楼新梦》系列油画。

在那“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日子里,俄罗斯作家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带他走出困境,并影响他的一生。

武微波喜欢与各行各业的人交往,读各式各样的书籍,随缘分结交朋友,用书画视觉,色彩线条剖析人生,以本源的土语、深蕴的哲理和人交流。遍访名师,拜会高人,诠释人生之道,是武微波的一大乐趣;洋洋洒洒于万里江土之上,神行在最原始的地方,索掘那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武微波生平最大憾事,是未能谋面于台湾张大千先生(原于中国1966年-1976年的文革远动,海峡两岸无法沟通)。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武微波开始创作大型油画《中国人》,绘制了中国的100个皇帝,主题以秦始皇、成吉思汗、康熙等诸位君王为原型,表现出了秦皇的豪气和霸气,刻画出成吉思汗之一代天骄,升华出壑智和果敢的康熙大帝,以此来凸现“中国人”的形象;成画后,得到专家学者的赞美,但得不到诸多百姓的认同,武微波认为这是失败之作。

1982年又重新创作《中国人》,将中国的君王换成劳动人民的形象,以老愚公、孟姜女、万喜良为代表的中国基层百姓,以长城作背景的大型素描,完毕后仍未达到那种臆想的共鸣;没有共鸣的作品,即使是技法再精湛,色彩再完美,武微波认为这都不是成功之作;这次的创作,还是属于失败的!

1986年的前后,武微波在拜师访友的途中,路过井冈山、延安,偶然观得毛泽东有幅手叉腰的仰视照片,使武微波创作《中国人》的灵感迸发,幽幽冥冥地,如有神助,把毛泽东的形象与汉字“中”字熔铸在一起,并被演绎为既像人又像字的特殊图腾。紧接着武微波拜访了不少高人,与医科名家共同探研人体结构,用易经和哲学的理念解读人生、人体的206根骨骼,以及人体外部肌肉的视觉透视,又一次抽象的意画了人体素描,将中国汉字的“中”字与人体形象天人合一地意化在一起;“人在字中,字在人中”的书意画源之作,充满了浩气。

激情创作中的武微波,又有意无意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板块,象化成一个汉字大写的“国”字,巧妙的是将台湾宝岛的板块抽象为既伸外又相连的一“点”,与大陆紧紧相连,密不可分……

中国人的“人”字,虽只有两划,一撇一捺,但在这里武微波先生深深地溶注了他对邓小平的醇厚情韵。

武微波一家,在文革中所受到的伤害,尤其是精神上的打击,是武微波幼小的心灵承受了他的同龄人之中所不应承受的磨难,那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苦难。

直至有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才使武微波将中国人的“人”字意蕴成邓小平的化身,从大量的资料中,翻阅到邓小平先生在大海里游泳的照片;微波将小平先生的小腿肚肌肉具象与抽象的刻画在“人”字的一撇一捺中,以寄托对小平的感恩。

这幅创意哲理画《中国人》一问世,就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关注和认同,同时也引起了书画同行的争议。

1989年《中国人》作品发表以来,一下子超出了书画的范畴,人们已不单纯地把它当作一幅书法,或一帧绘画来欣赏,是字还是画都无关紧要,而是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一个民族的符号:“中国人站起来了”!

该作在全球各类华人报刊转载发表了7000多家,武微波激灵彻悟:最简单的也是最美的;最美的也是人们最为接受的;同时也想起父亲曾对他说过的哲理,“从简单到复杂难,再从复杂到简单更难!”对作品的出炉,武微波不求专家的赞美,只求百姓的认可。

 

1   2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晋韵流衍——沈尹默书法艺术精品展》即将亮相
· “谢稚柳百年诞辰书画精品展”上海博物馆即将呈现
· 明代颜宗《湖山平远图》:广东现存最早画迹(图)
· 名家“特型书画” 之“课徒与练笔手稿类”造假成品辨识
· 揭秘清宫散佚书画87年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