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这部分的图片让很多网友,包括我在内大开眼界,看到了藏文化那么的博大精深。刚才您向我们提到了一点,就是关于西藏的婚俗。其实每个民族的婚俗都不一样,而每个民族都是各有特色的。关于西藏的婚俗,您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
张鹰:毕竟各地的风俗不一样,这里我就简单提供一些照片,是山南扎囊县的婚俗。扎囊县也是文化底蕴比较厚重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传统习俗到今天有些保留得比较多,包括氆氇、卡垫。我们现在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到,这个地方的婚俗差不多举行三天。第一天在女方家,这里迎亲的人都要会唱歌,会喝酒,他们去结亲,下午要提前去。在这一天,所有的人,包括女方家的亲戚、朋友,这一天要给女孩贺喜,要献哈达、送礼。
这是口袋,里面全部装的是青稞。由于扎囊县地处雅鲁藏布江边上,这是一个产粮区,所以这个地方的人有的是粮食。一般的一家要送一袋子青稞,这是贺礼,而且这个口袋织得特别漂亮。这是藏族人特别爱美,任何东西他们都要点缀一下。
主持人:这是送礼人的良苦用心。
张鹰:对。这是在西藏结婚的时候,不管是女方家还是男方家,在进楼的显要位置必须供两件东西,一个是一桶水,一个是一筐牛粪。水是万物之源,牛粪在西藏象征着火,这两件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以后我们觉得牛粪很脏,但是藏族人觉得牛粪是吉祥物,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牛粪。过去一些藏族人家、穷苦人家没有陪嫁给女儿,但是一筐牛粪少不了。
主持人:您不讲我们真看不明白。
张鹰:这是女儿出嫁要出门,出门的时候有介绍人,牵着女孩,后面拿着彩箭,后面是女孩的舅舅。
这张照片是出了门口以后,这是关键的一步,过去都是骑马,在女孩要上马以前,她要站在桌子上面,然后由媒人把彩箭插在女孩的领子里面,这就证明这个女孩从此离开这个家,已经成为别人家的人了。就像我们现在说的拿了结婚证一样。
女儿出村口的时候,迎亲的人要唱歌,安慰女方的母亲和他的村民,就是女儿到了一个很美好的地方,请你们放心,无非就是一些赞美的词,这个女儿从此就离开这个村。
这张照片拍的恰恰和这个女孩同是在那一天结婚的。藏族有一个习惯,女儿结婚出门、进门必须要经过算卦人算时间,什么时辰离开家门,什么时候进那边的家门。有时候刚好算好了进那边的家门,有时候中间要差好几个小时。
主持人:有的时候就到天黑了。
张鹰:实际上天黑要离开那边的家门,黎明的时候接进这个家门,中间有四个小时在路上只能等着。
主持人:就在路上什么也不做?
张鹰:曾经我们遇到他们在路上烤火,大家等着时间到。有的时间长,就找一个空房子,大家睡一会儿觉,然后继续。因为这个时候进家门的时候天还不亮,是黎明的时候。
主持人:最长的时候就是早上到晚上,不会有隔天的吧?
张鹰:没有,一般只有几个小时。这是一个男孩出嫁,这个形式和女孩出嫁完全一样。这是相亲,就是迎亲、送亲,两方都有。这是女方那边相亲,她进了男方的家门,要不断地赞美,从进前门、二门、楼梯口,要不断唱歌,献一个哈达,到每个房子,见到每一个柱子都要献哈达,表示祝福。在西藏扎囊的婚礼过程中就是对歌,而且是两面互相对歌。
张鹰:藏族这边是不断地跳,喝酒,这是他们的习俗。
主持人:很有意思。而且刚才张鹰老师讲只是一个地方的婚俗,不同地方的婚俗还有不同。
张鹰:对。像阿里的婚俗,场面非常大,全村人都参加。据说一个婚礼要举行好几天,也对歌,场面更大。像当雄的婚礼又是一个形式。
主持人:光看书可能还没有这么精彩,听完您的介绍,让我们对这套书多了几分期待,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够买到这套书了。
张鹰:差不多二十几号这套书就出来了。
主持人:很多对西藏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选择,看看这套书。一开始我们就聊到张鹰老师很年轻的时候考到西藏的秦腔剧团,从事美工方面的工作。您对藏戏很了解,就不能不谈,您觉得藏戏经过多年发展以后,它在舞台设计方面有哪些继承和发展?您也带来了精彩的图片,让我们大家更直观地去了解。
张鹰:说到藏戏,实际上我做事很认真,尤其到了藏剧团以后,我最后对藏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我最初对藏戏的认识和理解,一直到对它的研究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我开始觉得藏戏是很落后的,表演都很原始。但后来逐渐地我进入到藏剧团,我发现藏戏确实是特别美,因为它保留了一种原始艺术。尤其在涉及藏戏的时候,因为藏戏本身过去没有舞台,它完全是一种新的东西。过去的藏戏是一种广场戏,老百姓围成圆圈,藏戏团的演员在演出,演出过程中演员还可以随便喝茶聊天,这是一个很随意的表演形式,但是老百姓就接受这种艺术形式。但是搬到舞台上以后,完全了改变了它的环境,后来的剧本关系、剧情结构都和原来的藏戏不一样。
主持人:我们现在看到的图就是藏戏的舞台吗?
张鹰:对。后来我设计了一个舞台,我当时设计的时候就想找一种新的、真正把藏戏和藏文化融合到一起的。我原来理解藏戏,藏戏实际是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像内地的戏曲已经完成了程式化。但是藏戏还没有,应该说藏戏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程式化的东西,还是发展当中的。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就把它放到藏文化中,用西藏特殊的民间语言、符号来在舞台上体现场景。这是白玛文巴的一个设计,当时到罗刹国取宝,这里面用的完全是,包括氆氇,包括牦牛绳、面具,所有的都是用这些做成的,都是民间的东西。
张鹰:这场戏是白玛文巴,其中是他的母亲求菩萨保佑他的儿子,然后七仙女下凡给她的母亲托梦。在这个舞台上我就用了两个大的佛眼睛和佛手,这里我就强调了对藏文化的信仰,人们期盼的需求。在这里我尽可能强调从西藏文化固有的东西找到表现的手法。这两个设计是我86年的设计,参加了89年的上海国际舞美邀请展,这个邀请展规格非常高,邀请世界上最权威的舞台设计,在当时来说这个设计是超前的。
主持人:这是参展的作品。可能经常看藏戏的朋友还有一点想问张鹰老师,为什么看到藏戏以后都是大团圆的结局?这是不是也有很多的典故?
张鹰:其实八大藏戏的剧本除了《文成公主》是现实题材的以外,其余的基本都是从佛教故事、佛本生故事里出来的,包括白玛文巴是莲花生的前身,《诺桑王子》就是过去我们看到的《孔雀公主》,其实故事是一样的,不过是每个民族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所以藏戏为什么都是大团圆,这和人们追求的完美、信仰有关系,含义是人们想追求一种美好的希望。所以任何的表演,不光是在藏戏,在西藏的任何表演艺术中,包括歌舞,最后都有一个圆满的大结局,包括婚礼,任何活动都要洒糌粑、扎西,这都是完美的祝福。
张鹰:这是甲鲁温巴,这是藏戏里面的开场戏、蓝面具戏,以它的面具不同来定的。扎西雪巴称为是白面具戏,他的面具是白色的。甲鲁温巴是和渔夫有关系,从藏戏的《诺桑王子》里的人物演变出来的,他是一种勇敢的象征,所以在藏戏里把他作为重要人物。
这是《文成公主》里的一个场面。文成公主到了西藏以后,教西藏人耕地、播种,这是反映这个场景的。这是白玛文巴的母亲求菩萨保佑,七个仙女下凡给她托梦,这是整个表演场面。藏戏的表演很直接,像七个彩色哈达象征彩虹,七仙女下来。
张鹰:这是白玛文巴表演的场面。这是国王要他的大臣,指示大臣要白玛文巴的父亲到海底取宝,实际上是害他们,他到海里面就没有回来。
这是我选的几幅图片,因为藏戏很多。
主持人:刚才张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这套丛书的很多图片,向我们讲述了一些故事,相信很多网友和我一样被吸引了。在今天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非常想看张老师获奖的油画作品《酒歌》,请为我们讲讲这个作品的创作心路。
张鹰:实际上做这幅画是我对西藏的老百姓纯朴的那种感情,我的画一直在表现这种东西,就是很朴实的画风,包括风情、习俗,在我早期的画也是这样。有一次我在江孜下去采风,其实那种场面我们经常看到,就是几个藏族妇女,天快黑了,不知道是劳动回来,还是赶集回来,她们跳着舞,唱着歌,尤其是江孜一带的人,他们到哪儿必须带着青稞酒,一到下午回来,基本上都有醉意,这样时候就跳舞、唱歌,这个场面经常看到。她们的生活过得非常快乐。这幅画当时画出来以后,包括到北京展览以后,很多朋友打电话说,包括其他的人一看到这个,觉得西藏人就是这样快乐,好像这种场面经常看到的。
主持人:真的能够通过您的这幅画感受到他们的状态、心情。
张鹰:其实在我的画中,包括我的摄影作品中,包括其他的都融合了我对藏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对西藏人文风情的一种特殊的感情。
主持人:今天通过张鹰老师给我们展示他主编的《人文西藏》的照片,包括看到张鹰获奖的油画《酒歌》,我们也能感受到西藏民主改革50年以来发生了很多变化,在艺术方面我们就能看出很多不同的地方。今天非常感谢张鹰老师做客中国访谈,也谢谢各位中国网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张鹰作品《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