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岳敏君:绘画要不靠谱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3-20 10:46:35 | 文章来源: 《外滩画报》丁晓蕾

  尽管作品在2007 年创下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纪录,尽管因“描绘出了中国”而入选《时代周刊》 “2007 年度风云人物”,岳敏君还是坦言自己充满迷惑,“看不清楚”,“找不到真正的方向”。但他同时也乐于保持这种“不靠谱”的状态,因为那能让他的创作有更大的“自由度”。

  美国《时代周刊》不久前公布了其评选的“2007 年度风云人物”,中国艺术家岳敏君入选。同一份名单上,除了普京,还有巴拉克"奥巴马和希拉里"克林顿等人,而岳敏君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人,也是唯一的艺术家。

  《时代周刊》如此评价岳敏君:“如果你认为中国与这个世界的现状和未来息息相关,那这位艺术家就是描绘出中国的人。”但岳敏君却表示对此事毫不知情,他还特别声明,自己是一个“反媒体”者。

  这位自称“不靠谱”的艺术家自1990 年以来,就不停地在画布上画咧着大嘴呵呵傻笑的自己。如今,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岳敏君的作品长期被市场追捧,不断在拍卖场上制造神话。 2007 年10 月,在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会上,他的《处决》拍出了590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350万元),打破了此前由他自己创造的《教宗》3400 万港元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纪录。

  2008 年初,在北京宋庄的别墅式工作室里,岳敏君接受了《外滩画报》的采访。这是宋庄最大、最具设计感的一栋建筑,总面积达1000 多平米。待客的客厅高大空旷,白色的沙发放在房间正中,墙上挂着两幅岳敏君去年新画的画。一幅画着红黑基调的迷宫,属于他2005 年开始创作的“迷宫”系列;一幅画着草原上奔跑的马,是“场景”系列中的《我为祖国放骏马》。

  谈话中,这位“描绘中国的人”毫不客气的说出了自己对媒体的反感和不屑,因为他“厌倦了整天跟不同的媒体说着同样的话”。虽然自称“反媒体”,但天马行空的对话间,岳敏君还是善解人意地对自己做了总结:“总结起来是这样的:很不认真地对待社会、周围环境所赋予你的那些东西,但很认真地对待生命个体。”

  B=《外滩画报》Y=岳敏君

  我是反媒体的

  B:《时代周刊》把你评为2007年的年度人物,一同上榜的还有普京、奥巴马等人。对你的评价是:“如果你认为中国与这个世界的现状和未来息息相关,那这位艺术家就是描绘出中国的人。”

  Y:我不知道这事儿,他们评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我想他们说这话的意思是我比较贴近生活吧。因为我画的都是我在生活中体验到的一些东西。

  国外的媒体想了解中国,他们来到中国观察了解后,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他们可能觉得,这个画家画的比较符合他们心里的感受,所以就比较关注这个画家,我觉得可能是这样吧。

  B:知名的那几个外国媒体你都上遍了,BBC、CNN、《纽约时报》、《名利场》,现在是《时代周刊》,外国媒体对你感兴趣的都集中在哪点?

  Y:现在的采访都是这样的,都得从出道开始说起,套路都差不多,中国的外国的媒体都一样。我觉得现在媒体的趋同性都很强,没有特别有个性的或者不同的媒体。有时候一件事上午刚说一遍,下午又得说,我就都不想说了。

  B:我看他们写关于你的采访时,几乎都会说:这是一个话很少的腼腆的画家。

  Y:是,老说那些,讲过去啊,讲些故事啊。我没有什么故事,故事很容易误导别人。

  B:处在你现在的这样一个位置,你有话语权,你创造出些不同的东西,说一些新的东西,不就能扭转这种现状么?

  Y:这都是有利有弊的事情。有时候你说一些话的意图是这样的,但是说出去,到了社会上,同样的话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意思。所以我觉得这些话不能够让人产生真正有价值的理解。我们看重这些报纸和杂志上写的东西,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动脑筋,而且信息在经过媒体时,也经过了处理,也可能正因如此,我们都比较相信报纸和杂志。

  B:处理成什么样了呢?

  Y:你想告诉别人什么,就处理成什么样。老想牵着别人的鼻子走。这挺无奈的,想的说的是这样,但最后出来的结果跟你想的说的都正好相反。

  B:都是误读。

  Y:对,不管你说什么,别人还是照样,该怎么着怎么着,不会有变化。不是有人说,他人即地狱吗?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了解别人,或者真正想要了解别人。就算一个人真的想了解你,他也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去了解。我觉得这都是很奇怪的,改变不了什么东西。

  B:“无奈”好像贯穿着你创作生涯的始终,开始就是这种态度,现在还是这样。

  Y:对,是这样。

  B:你跟方力均好像都是这样的,就像栗宪庭给你们贴的“玩世泼皮”标签一样。你建立了一套理论,或者说人生哲学,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不败”的境地,别人抓不到你的把柄。

  Y:是,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我首先采取的态度都是反媒体的,所以我在媒体上说什么话都是不靠谱的,而且媒体发表任何东西也跟我没关系。

  B:艺术评论家的话你也不听吗?

  Y:有时候我也难以理解他们说的东西。现在也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标准,不像我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接触到的艺术。

  那时候,有一个从“文革”开始形成的标准在,所以很多艺术家在反这个标准的时候,就会比较清晰。现在比较混乱,因为谁的观点也不能够压倒另外一个人,这也是这个社会比较好的一个状态。没有谁说了什么话就显得特别重要。

  B:你就不想利用一下媒体?

  Y:媒体不靠谱处还在于,大多时候都是捧你,但是一旦有一个人说你不好,那所有人都群起而攻之。媒体是个挺大的系统,我掌握不了。但据我看,包括跟朋友聊的时候也会说到,在媒体中活跃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真的有点知识,稍对社会有益的人,我们称之为“贤达人士”。贤达人士与媒体的关系特别密切,懂得利用媒体,但还是在起好的作用。还有一个就是没什么知识文化,胡乱利用媒体的那些人,我们称之为“闲杂人士”。至于我自己,我不想在媒体中活跃,所以我就不属于这两种人。我希望我在被问到的时候,能用最平和的语言表达我的想法,别让观众激动就行。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岳敏君:千万级“修炼”记
· 公元3009之考古发现—岳敏君个展
· 岳敏君:让艺术自生自灭
· 岳敏君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