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岳敏君:让艺术自生自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1-13 11:27:56 |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收藏投资导刊》



  记者:您认为金融危机对于艺术的影响中国和欧美国家有什么不同?

  岳敏君:美国强调的是自由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如果看到一个人向海里走,他会警告,或者用各种各样的牌子让你知道马上要涨潮了很危险。但是他不会用手拽你回来。这样,处于险境中的那个人也许会死亡,但也许会开创另外的天地。中国经济是一看危险了,不是警告你,而是把你直接抓上来。或者把你带离这种危险的地方。其实在美术的范畴里,商业结构缺少政府的影响,大多是通过自由经济的运作。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以前一段时间很多画价格特别高,有的又很低没人要。差距很大这是经济特征决定的。等到它发展崩溃要淹死的时候,就自身灭亡了。所以美国人认为经济自生自灭有自己的系统,像人一样从出生长大到死亡,这个规律谁也不能控制。而我们中国希望这个人永远停留在30岁,不让他死亡。所以我们看到在艺术商业活动中大家都希望永远保持年轻和茁壮。

  记者:那么艺术家能从金融危机中看到哪些好处?

  岳敏君:对于中国这样的不自由市场,金融危机没有什么优点。如果从具体个体来说,对艺术家的创作、淘汰以及艺术选择可能会有一定影响。因为艺术家如果没有办法生存就要重新选择方向,还有些艺术家可能感觉不闹心了,可以踏踏实实地去创作一些东西。但是从宏观的角度看没有什么帮助。中国艺术市场在金融危机下,改革的步伐会变缓,而只有市场迅速发展的时候反而能解决一些问题。

  记者:您所说的不自由市场体现在哪些方面?

  岳敏君:政府最近几年提文化创意产业。但是具体怎么操作还受到来自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管理方式落后,文化和精神的落后,使得对很多事物放不开,这些都制约市场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从原有已经形成的规模来看,艺术的规模又很大,只是没有转换成按照商业的逻辑来运作。比如中国国家有文化部,各个省有文化厅,各个县还有美术系统,下属还有什么群艺馆,画院什么的。但是这些规模都是由政府负担经费的,创造活力显得较弱。所以艺术行业规模不是没有而是很庞大,只是政府将很多经费花在这个庞大系统的各个环节,却实际没有产生有活力的作品。政府也曾经想过把这个体系完全放到市场上去,但是又怕放手之后控制不了,另外当要想表达自己和宣传自己的时候,也无法掌控。因此陷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记者:那您是否感觉金融危机下政府对艺术产业更加无暇顾及?

  岳敏君:政府最好不要顾及,这样才是最好的状态,让艺术自生自灭,按照自己的逻辑规则寻找道路,然后在一种混乱的状态下,探索出新的规则和办法。

  记者:您的作品在秋拍之前屡屡打破世界成交价格纪录,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岳敏君:这和金融危机前全球的经济状态有关系,那时全球流动性过剩,中国的人民币,西方的美元到处都是。而现在金融危机使得很多厂家倒闭,这个时候不可能再投入收藏。当然,对于一些收入稳定的人还是会继续收藏。

  记者:去年秋拍您的一件迷宫系列作品在北京保利夜场出乎意料地流拍,是不是因为题材不是大众普遍熟知的“笑脸”?

  岳敏君:这个很复杂,我也没有想过。中国的传统教育都是线性的。理解一个艺术家都是前后逻辑比较明确,变化也在一条线上。公众认为艺术家创作应该在一个脉络上,应该越来越好。比如原来画两只眼睛,明年就要画三个,过几年或许画四个,在递增或者递减中变化,是一种量化的线性方式。而我不是跳跃向前发展,可能会分叉。因为我觉得艺术不是一个进步的概念,对于个体艺术家来说仅仅是在某个空间范围内的创作。

1   2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建筑界名嘴论奥运后北京
· [专稿] 陈根谈工业设计与产业升级
· [专稿] 2009年“天工开悟—融汇”艺术展
· [专稿] 瑞艺——迎新春优秀作品联展
· [专稿] 汤立中国画展即将在东莞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