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稿] 《全景》四人影像作品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11-12 16:01:3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全景》四人影像作品展

  参展艺术家:戴翔、王久良、朱炯、施新

  开幕酒会:2008年11月22日,周六下午3点至6点

  展览时间:2008年11月22日,2008 – 2月16日,2009 10:00AM-18:00PM

  展览地点:大河画廊,北京798艺术区798中二街D06

  电话:010 5978 9058 / 13601065325

  www.mrgallery.com.cn mr@mrgallery.com.cn

  策展人:鲍昆

 

  全景——戴翔、王久良、朱炯、施新四人影像展

  在几千年前的仰韶人描绘自己的舞蹈和祭祀的图画时,他们绝对想不到后来会有一个图像的世界。今天,人类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在现实之外的图像的世界。无处不在的图像,不但是历史的见证,而且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

  在声音的话语和文字符号的书写之外,我们交流的方式又有了摄影。摄影增加了我们理解和观察世界的一个新维度,也给了我们每个人表达自我的新可能。作为主体的人和客体的世界的关系也出现了全新的状态。近十多年来,数字技术的普及,让这种关系更为诡异。这个主客体世界的言说和表述更为丰富了。

  这个展览是四个人从不同方向思考和观察这个世界的结果。

 

 
施新 试图探寻家中并不存在的秘密之六


  英雄永远

  雷锋,中国半个世纪历史的英雄。他忠诚、无私、乐于奉献、关爱人民。他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是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楷模。

  雷锋,以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支新中国人之歌,鼓舞了两三代人。他被领袖赞颂,被人民崇拜。他是那时未来的理想,更是那时现实的激情。他被赋予了众多他并不能承受的意义,因为社会需要新的英雄。所以他是时代的产物。

  他产生在激情的年代,故事流传到今天。今天已不是昨天,可雷锋还是雷锋。老的故事,新的环境;老的事迹,新的解读。

  戴翔的“新雷锋故事”展开了这一复杂的历史关系,它关于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记忆、情感、人格确认,以及理想、道德和价值的思考。

  文:鲍昆

 

 
施新 试图探寻家中并不存在的秘密之三


  现世的魂灵

  魂灵与现世的对比是虚无的。谁也没有见过魂灵,但很多人却相信它的存在。死亡的肉身会化作虚无,但死亡后的魂灵却被现世的人们描述着。所以魂灵其实是现世精神的依托物。如果现世的人们不再记慰魂灵,魂灵就会走远,直至消失。

  墓地是活人和死人对话的管道和平台,死去的魂灵和活着的魂魄在这里交汇。他们之间的信物就是活着的给死去的祭品。

  王久良调侃了一把这些祭品——麻将、小姐、汽车、豪宅。这些食色性也的物品,再次证明了我们还很贫穷。那些亡人生前似乎也从未得到过“幸福”,因为活人们总是用这些来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欲望。

  文:鲍昆

 

  现代城

  城市本来只是因贸易和交通需要而形成的人口聚集地。人们在过去的城市里,隔墙而居,亲密无间,相互守望。邻居,这一古老的汉语词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世俗生活的重要关系词。现代以来,城市的概念渐渐缺少了“邻居”的意味,转换成了一个建筑学的概念,就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柏油路网和灯红酒绿的商业街市。在这一转折中,人们的关系疏远和冷漠了。冰冷的混凝土隔开了邻居的关怀,宽大的汽车路让人们咫尺天涯。城市还被赋予了强大国家的意义,它令人自豪,却唯独抛弃了人间的温情。

  朱炯以冷峻的观看强调了以上的感受。

  文:鲍昆

 

 
施新 试图探寻家中并不存在的秘密之十二


  琐碎研究

  摄影承担了过多的宏观记忆——宽大无边的风景、复杂社会的运动状态,这些被摄影镜头重新结构,成为一个与真实现实并行的影像世界。好大喜功,大处着眼是多数人的摄影习惯,忘了摄影还可以帮助我们观看身边无所不在的琐碎。这些琐碎的镜头,其实更为深刻地揭示了我们自己生活的奥秘——我们的兴趣、爱好,我们的性格,我们作为生命的过程。

  施新是一个爱在小处着眼的摄影家。他总是在世界的角落中看到复杂,爱记忆自己悠忽即逝的心灵感受。我们在他这些琐碎的记忆中,能够清楚地感受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并从中发现许多我们平常并不重视的文化细节。

  文:鲍昆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什么写在中国的脸上——肖像史里的中国表情》学术研讨会 现场
· [专稿] 肖像史里的中国表情
· [专稿] 粉红丝带摄影展
· [专稿] 2008青春海洋池主题展览
· [专稿] 北京都亚特画廊:贾蔼力个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