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访] 姚鸣京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5-24 12:07:0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5月19日上午9:58,“定心悟境”——姚鸣京山水画艺术展在烟台美术馆开幕。艺术中国记者对姚鸣京做了现场采访。 

艺术中国:您一直是在不停探索,创作作品有很强的现代感,您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作品风格?

姚鸣京:顺其自然,不要强求。我的老师说你不要想一鸣惊人,也不要想让人家夸你,更不要向人展示你有什么才华,越自然越好,要把握分寸。

艺术中国:您认为当今中国画的发展趋向是怎样的?

姚鸣京:发展趋向应该是中西结合,海纳百川。传统的要吸收、要继承,还要发展,外来的要吸收、要融汇,不是说把西方的拿来,也不是把传统的进行复制,进行复制是不可能的。丢是丢不掉的,中国人不可能丢掉,中国人如果丢掉了传统,他就不会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像四大文明古国一样,就剩下中华民族这个文化了。

艺术中国:目前中国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非常想知道您的成功之道,您有什么要对他们说的?

姚鸣京:要想成功的话,第一,要找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的老师才能告诉你怎样去成功,这个人还必须是成功的人,他没成功,他只有名,那只是成名之道,不是成功之道。其次,有了好的老师,你才能进行在道上的研究,就是你的研究方向和你走的道不偏离,不偏离传统,不偏离成功的可能。如果他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他只是有名,你可能会很有名,你把他的有名的经验、有名的东西拿到手了,但是是不是成功,咱们就不能说了。因为这是盖棺论定的事,谁也不能说自己是成功的,尽管你成功了,尽管你有名了,包括我自己也未必就是成功了,只是大家觉得还可以,有人接受,有人欣赏,有人能看得喜欢。但是盖棺论定的时候怎么说?那不关我们的事,我们只能是顺其自然,不要异想天开,也不要躲在哪个山里认为自己是高人。

艺术中国:您这次展览是在烟台,那么请您谈谈烟台的美术?

姚鸣京:美术界也有很多朋友,也有一些学生,因为来的人很多,来烟台的名家非常多,无论哪儿的名家,每年都回来烟台交流,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年轻的画家,那他肯定必须走出去,他不能停留在烟台,然后你才能懂得中国文化。除了走出烟台以外,还要走出中国,走出中国之外还要走回到过去,就跟古人说的那样,你必须走过历史,走过历史还得走回历史,再走回来,还要懂得明天。“施涛”说“笔墨单飞时代”,那就是说对明天必须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中国文化讲的是“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一个笔墨考虑的也是这三件事,不能说我只是说现在,作为现在,发展的方向不能明确,你不知道西方对你意味着什么,传统对你意味着什么,你意味着什么,那就说明以后你的文化往哪儿去走,去寻找什么样的方向。所以它是三个方向。

艺术中国:您为了办这次画展付出了不少心血吧?

姚鸣京:对,因为画展的画要让人家来看,所以必须画的很认真,他们也希望我们画的更多,比如说“200张”就更高兴,但是我怎么努力也就是这么多,很努力了。怎么画也必须达到这种感觉,你所想象、追求的意境,必须做到。如果时间更富余,我认为可能会画的还要“好”一点,但是毕竟教学任务太忙了。

艺术中国:您在近期有什么展览?

姚鸣京:暑假可能有我研究生的一个展。我有五、六个研究生,他们过来办展。暑假的时候欢迎你过来采访。采访他们学生,不要采访我,他们年轻有为。

艺术中国:感谢您接受艺术中国地采访,也祝您展览成功。

姚鸣京:谢谢。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定心悟境——姚鸣京山水画艺术展
· 姚鸣京摘要
· 姚鸣京
· 梦里津渡——姚鸣京绘画的“境”与“界”
· 姚鸣京简介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