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深圳:四大展览同日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6-04 22:05:14 | 文章来源: 深圳特区报

    如果说,深圳市民在“意大利绘画400年”等展览中度过了传统艺术气息十足的五月,那么他们将在充满张力与视觉冲击力的当代艺术中度过火红的六月。自昨日起,代表国内当代艺术创作前沿的四个展览在华侨城拉开帷幕,它们是何香凝美术馆的“复制的偶像:岳敏君作品2004-2006”、“消失的家园:卢昊2006新作展”,这两个展览将持续到6月11日;OCT当代艺术中心的“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展”和“我们是幸福的牺牲品”,这两个展览将持续到6月30日。这四个展览云集了王广义、方力钧、张晓刚、岳敏君、卢昊、曾浩等国内艺术界顶尖人物的作品,可以称得上是近年来深圳最高规格的当代艺术展览群。

    架上绘画挥洒当代情怀

    当代艺术特别强调个人化,无论是王广义的政治波普、方力钧的光头、张晓刚沉默的人像,无一不铭刻着艺术家本人的烙印。而提起岳敏君,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作品中的“破口大笑”相。当你步入何香凝美术馆,绝对会被这种没心没肺的夸张笑容所感染,虽然荒诞不经,但整齐、一致、直观,有一股纯粹的力量感,在观赏展出的30幅作品时,你会发现你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位执着的艺术家长期以来坚持以自己为模特,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偶像世界里,自己也渴望成为偶像:“用捧腹大笑面对偶像,我的动机是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有趣。”策展人冯博一对“复制的偶像”进行解说:“我们的现实生活秩序,是被不断地整齐规划了的,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是一种机械的重复,犹如套在他们身上的社会角色,被浓缩在某种格式化之中。这种标准化、复数性的限制在岳敏君的作品中得到了转化,使我们的思维跳出正常的秩序与约定俗成的法则,从而诱发各种荒诞的想像。”

    尽管冯博一再三强调将方力钧与卢昊的作品一同展览并没有太多想法,但是作为观众,面对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品,如何不产生丝毫遐想?与方力钧玩世不恭的画面不一样,卢昊的作品深沉许多,灰黑的底色上面是分明的蓝、白、黑,用画笔记录着正在消失的北京胡同、四合院,从城市的变迁现代文明的冲突中探讨人与历史、人与自然和人与当代文化的关系,不但感受到古老文化的衰微,也洞察了所谓“新兴”文明的危机。方力钧和卢昊,让我们从“自己”与“环境”中寻思生存空间。

    在装置中探寻“智慧”和幸福

    与何香凝美术馆展出的绘画不一样,OCT当代艺术中心的两个展览是以装置为主的。“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展”更是一次动用了七种媒介——闪客、图片、影像、新闻、广告、玩偶、概念,由策展人黄专向各位艺术家们分摊“功课”,而接受任务的都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三代最具创造力和想像力的20多位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他们尝试与以往不同的创作媒介,通过视觉艺术的创作手法来表达“智力”,由此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中一个关于“智慧”的展览。

    有趣的是,黄专分派的这些媒介,都不是艺术家们本人擅长的表现方式,比方说方力钧放下画笔做起了装置,而张晓刚脱离了人物肖像转向了图片处理,因此,艺术家们的创作必须突破常规与惯性,这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而在各位艺术家眼中,“智慧”的定义不尽相同。比如方力钧的作品是一片薄薄的金箔,如果观众不看介绍,根本不会知道这下面隐藏着哲学家赵汀阳的漫画手稿。这是不是说明“金钱”有时候会将“智慧”掩盖?当记者带着疑问咨询方力钧时,他笑着说:“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想法,怎样理解都行。”看来,观看这次展览还是艺术家与观众们智慧的一次互动。

    而在OCT当代艺术中心的副展厅,两位艺术界新秀——张春旸与秦晋举办联展“我们是幸福的牺牲品”。这个奇特的标题蕴涵着两层含义,一层是“我们是幸福的”,再一层是“我们是牺牲品”。“我们”占有和享受着高新科技时代的物质和娱乐,然而,在一个物感横溢的世界,“我们”的精神几乎被抽离为真空。于是,两位艺术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借助于架上绘画、装置、摄影等手段,创作出一批能代表这一时期个人体验和思考的作品。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