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育良,1962年9月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现为湖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湖笔管刻技师。其作品以江南山青水秀为特色,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1999年11月20日《美术报》以专版介绍其绘画艺术,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省电视台也专题介绍管刻和绘画艺术,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初看孙育良的画,很像龚贤的作品,线条润润的,墨色润润的。后来仔细再读他的作品,发觉也不尽然,因为画面之中还能找到董其昌、八大山人等大师的影子。
孙育良出生在善琏一个湖笔世家,他的外婆、母亲曾为国家许多领导人定做过毛笔。正所谓子承家传,尚未弱冠之年的孙育良自然也早早地接受了这一古训。不过,真正让孙育良魂牵梦萦的还是传统的中国画艺术。说来也巧,1982年他所制作的毛笔被当时的一些名家选用,从而让他结识了韩国画家闵庚灿、中国美院的闵学林和杭州画家董也山,自此,他开始跟随这三位老师系统地学习中国画。
应该说,没有受过科班打磨的艺术家往往在承继传统的方面略逊于经过系统操练的艺术家,另外,反过来说对传统的反复探究也容易束缚艺术家创造力的发挥。但是,两者又是相互补充的,继承和反思总是当代艺术家面前的一对难题。
好在孙育良因为笔缘而墨缘,他与中国美院的很多老先生和年轻的教师都有着交往。没有进过专业的艺术院校显然并不会成为他的“软肋”。然而,孙育良还是知道自己的不足,比如水墨构成、视觉传达、色彩理念等等,这些知识并不是书本上的,也不是只言片语能道得破、说得透的。于是他把这样那样的问题记下来,一有机会就向自己所熟悉的老师请教。
在经过一段漫长的绘画实践中,孙育良把绘画当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断调整自己的坐标。在构图方面,在习惯于在画面的下部“安放”主景,尔后再四处生发,既让人感觉到画面的稳定感,又能感觉到一个艺术家的创造能力。毕竟造景不是模仿现实,而是取代现实,即用艺术家的慧眼和慧心来取代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