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末,战后大众电视网的建设已见成效,电子媒体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艺术方面,大地艺术、身体艺术、概念艺术等反市场的新艺术样式空前活跃。在电子民碎主义理想的驱动下,第一代个人电脑的先驱掀起一场信息革命,与此同时,艺术家首次得到便携式摄录像设备,立即开始将这一媒体用于艺术表现,新媒体艺术由此开端。 第一代新媒体艺术家具有改造大众电视网的激进政治理想,他们把新技术视为民主的工具,希望新电子媒体技术能为个人表现所用,而不是成为消灭个性的大众传播媒体。 七十年代初,欧美的许多大众电视台纷纷设立实验电视节目,尝试在大众电视网中接纳实验性的艺术作品并提供将新技术与艺术思潮结合的实验场所。较著名的有波士顿的电视台WGBH,麻省理工学院的尖端视觉研究中心(VAVS),旧金山的OQED电视台,美国国家艺术基金(NEA)资助的全国实验电视中心(NCET)等。WGBH的新电视工厂每周播出一次的《艺术家亮相》艺术录像带节目为它赢得了广泛声誉。在欧洲,英国的第四颁道和德国的ZDF也开设固定栏目播映艺术录像作品,法国人75年开始也在广播中开设了"录像画廊"。这一潮流到75年后INPUT国际制片人会议每年一度的召开达到了高潮。这些实验电视中心为常驻艺术家提供最新的设备,与技术人员合作的机会,直接促成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子视觉语言成熟,造就了录像艺术的第一代大师,同时也刺激了新技术的创造性运用,如1973年,录像艺术家白南准(Nan Jun Paik)与工程师阿比合作开发了同步混像器,今天这已成为电视编辑的基本功能之一。 七十年代末期,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勃基金会等减少对大众电视实验性节目的资助,转而直接资助艺术家。国家艺术基金也开始赞助非赢利性的媒体艺术中心。这些媒体中心提供了比电视台更民主的方式,也更容易接触到新的数了化技术,这些中心创作的录像作品较少在电视网中播出,而是在博物馆和画廊展出。这促使艺术家考虑将电子媒体与传统视觉艺术的空间处理结合,促成了录像装置的成熟。 八十年代录像艺术开始在各种国际艺术大展上出尽风头,它挟新技术之威,具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敏感性、综合性、强烈的现场感和互动性。在各种国际艺术大展上,录像作品往往要占到三分之一强,它已成为与架上艺术、装置并驾齐驱的主要艺术媒介。19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录像艺术家比尔·维奥拉代表美国馆展出,另一位录像艺术家伽里·希尔获得了雕塑大奖,1997年的第十届卡赛尔文献展,录像等新媒体作品占了半数以上,并首次征集了数十件网络作品参展。 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重要的艺术馆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惠特尼美术馆、长滩美术馆等不但纷纷举办专门的录像展览,还先后设立了录像部门或录像计划。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定期举办录像节,推动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和交流。较著名的有阿姆斯特丹的WOULD WILD VIDEO-FEST,柏林的TRANSMEDIAL,波思录像节等数十个。 这类录像带通常向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征稿,在活动期间举办录像展映和录像装置展,召开学术研讨会,并由专门的委员会评选获奖作品,有的录像节与电视网合作,作品同时在电视台播映,支付艺术家版权费。。图书馆和美术馆的新媒体部门收藏录像作品的限量拷贝。近年来,由于个人电脑日趋成熟,许多作品以互动多媒体光碟的形式出现,1998年的波恩录像节为多媒体作品专门设立了奖项,互联网作品也正在蓬勃发展中。这一切,已经并且还将更深刻地为当代艺术的面貌。 这样,新媒体艺术在今天包括了单频录像带作品,录像装置作品,多媒体光盘和网络艺术。与之配套的各种培训,服务和研究机构也应运而生。培训中心如欧洲的EDA,研究机构如法国的皮埃尔·夏尔费国际影视创作中心,,英国的LUX CERTER,德国的ZKM等。此外还有许多半赢利的制作中心以低于商业价格的水平向艺术家开放。 对新媒体艺术的资助大量自各高技术公司的文化基金,如柏林录像节由苹果电脑资助,汉堡录像节由西门子资助,卡赛尔文献展的技术部分由IBM和SONY赞助。对新媒体艺术的支持提升了公司的文化形象,展示了新媒体的艺术魅力与技术潜能,在新媒体艺术与新技术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