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影像——流年似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10-14 10:00:02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岁月经历,把于德水带到了这里,活到这份上,自己也就是眼前黑压压人群中的一个,他的镜头里,早就没有了优越与权利,“平和、直白、自然”(侯登科)。于德水天生是个具有平等姿态和亲和力的人。他用远离表达亲近,用远离追逐自由。退后一步海阔天空,退后了,才得以看到人的生命在自然中的状态;才明了环境对于人的包裹与围困; 才得以看到我们被天地包容的恩慈。退远而去,被大地包孕的一切,才得以全部细致而实实在在地展现。

  这些图片令人感觉遥远而邻近,渺小与细节反而无比锐利的凸显。这样的图片是需要长久凝视的,否则会被目光滑落。这样的图像也是需要一颗平常而安静的心来阅读的,因为它实在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空旷寂静,跃动的人则是这空寂中的火星点点。实事上,从来,于德水几乎很少采用逼近的方式拍摄,也许他不具备一种与人直接相对的力量,也不具备一种对峙的优越,也许,性格决定了他是一个需要距离的观者,把对象强行从环境里抽离不是他的风格。尤其到了知天命年纪,就更是知道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力与决定作用。

  我们总是忽略人在空间的位置,人总是自大无比。尤其是接受过“人定胜天”教育的一代。过分夸大自己作用的结果就是灾难重生。不幸的是,从某种意义上照相机恰恰又是助长自大最有力的工具。

  于德水的另一类影像让我看到了一种强烈而鲜明的“河南性格”。在那些社火、庙会、场院、集市和戏台下的老人孩子人群中,我吃惊于中原人特有的:“那种敢做敢为,风说冒撂吃苦耐劳随便凑合能为天下先也能捱人之后能站起来也能爬下的酣畅淋漓曲里拐弯趋新骛雅窝窝囊囊原汁源汤一并呈上”(侯登科)的性格在于德水图片中竟是这样鲜明而又不又失分寸地展现。本来,河南人的生活就有超现实的一面,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竟安然坐立于孤树疏枝之巅?只是于德水强化了一种河南性格的表达。也许,这种强化并不出于自觉,他在这些场合迷恋的是一种超现实状态,他好像更想强调这种状态,而我则在他的强调中鲜明地感受到了河南性格。

  我喜欢他那些完全不叙事的影像,这些影像从表面看,似乎一反于德水的静态。仔细审视,你会发现这些动态的影像实际也是静止的,是被抽离的,甚至是有些飘渺的。其实就在刹那之间,一切嘎然而止,他不给人追逐事件的可能,就他本人而言,他看到的,也只是这些事情的片断,或者一些人所忽视而冷清之处。我们的目光被影像气质锁定在瞬息,于是,飘浮于动态表面的意义被切断,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味时隐时现……

  河南的民俗节日一直是河南省内以及周边摄影人追逐的对象,我们在大多数图片里看到的只是热闹。其实这类题材的拍摄恰恰是对摄影家能力与见识的考验,跻身热闹而又不被热闹牵着走是需要定力的,在这一点上于德水天生的具有优势。他是一个一直都不热闹的人,他甚至可以导演热闹而仍然保持常态。但是,他却是一个动情的人,情动深处也常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正是兼有了这两种品质,我们才在这些“河南性格”的图片里看到了一个摄影家对于现实的理解。

  于德水的图片不叙事,这种特点似乎从一开始就如此。他既不追求纯粹个人主观表达,也不看重对现实的纯粹纪录,他在这二者之间划了一个圈,独善其身,营造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天地太大,生长于中原黄土大河之中的于德水一定深刻感到个人的渺小与无助,能做和喜欢做的也就是,让自己的日子随着影像一天天过去……

  影像,如流年似水,平静的,平淡的,如常的,影像越来越像自己的日子,而自己的日子因为影像的存在有了一种深处的幸福。

   2005年12月8日

   上一页   1   2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2008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 2008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 2008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 2008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 2008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