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打造的献礼大戏《窝头会馆》未演先热。截止到8月24日,已经卖出5371张票,票房过百万。昨天,在人艺装修一新的食堂里,记者见到了正在为国庆天安门广场庆典活动奔忙的人艺院长张和平。对于《窝头会馆》,他充满信心地说,这将是人艺的一部新经典。多年前,人艺排练厅曾有挂出“戏比天大”四字的传统,装修时拿掉就再没恢复。如今,这四个大字同人艺众多大腕一起又回到了排练厅。相信9月《窝头会馆》的演出带回来的不仅仅是四字真言和一群人,更是北京人艺的精气神。
话剧《窝头会馆》排练照
话剧《窝头会馆》排练照
对人艺,我说不出“不”字
从2007年11月23日走马上任至今短短一年多,新院长张和平已经给人艺带来了可喜的改变。不论是两届人艺经典演出季的叫好又叫座,还是众多一线明星的回归剧场,这家北京最老牌的剧团正给人一种团结一心、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印象。人艺的中青年演员、剧团的生力军濮存昕、宋丹丹、何冰、杨立新等都在私下里表达出对新院长工作的赞赏。
虽然得到了人艺内部和外界的普遍肯定,不过谈起当初接手人艺,63岁的张和平院长坦言自己也曾有过犹豫。“老实说,我已经过了升官的年纪了,来人艺不为做官。而人艺人‘大脑里的皱纹’都比别人多些,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也与普通人不同,这个班子或许并不好带。”但话剧表演科班出身的张和平却最终对人艺说不出“不”字,“我是有人艺情结的,从1961年学话剧表演开始,我最大的梦想是当个人艺的演员,当院长做梦都没敢想。”
对于“张和平来人艺只愿做三年院长”的坊间传言,张院笑着说,“没影的事,我肯定会干下去。不过,我来人艺的最大任务是希望发现一个能够做人艺院长的人,这才是人艺长久发展的关键。”什么样的人能做院长?张和平说,“全才不易得,我想只要是在经营管理、艺术修为或是团结同志上有一方面特长就可以了。”
对改革,人艺要“小步快走”
不只是曾经多次表示要辞去副院长职务的濮存昕,人艺上上下下的演职员都在张和平院长上任后被院长请去谈过话----而这些交流不只仅停留在口头上,也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有所体现。张院长说,“这次《窝头会馆》除了大导林兆华外,我还和大导商量设置了三个分场导演,其实早在我刚来人艺那一圈谈话时,宋丹丹、何冰和杨立新就明确表示过希望在导演方面有所学习和施展。而人艺也有演员转行当导演的传统,像苏民、蓝天野,其实林兆华最开始也是演员。所以不论是从排戏的实际需要还是人才发展的可能,这都是绝对有利的尝试。”
计划演出63场的《窝头会馆》刷新了人艺首轮话剧演出场次的新纪录,而这样的安排也意味着何冰、濮存昕、宋丹丹、杨立新、徐帆这样一线的影视明星将在剧院一呆就是半年。一场话剧一千左右的演出费与一集影视剧十万上下的收入对比也显而易见。
“我们不能因为人家对剧院有奉献精神,就可以视而不见这种差距。”对于人艺的机制改革,张和平院长早已下定决心。“明天上午我就会把人事局和财政局的局长约来人艺,看看如何突破现有的不合理状况。人艺不会转企,不会改体制,但人艺要小步快走,首先就会体现在演职人员的劳务标准上。”
对剧本,这是人艺的“魂”不能丢
张和平院长曾经说过,人艺的特别之处是它有“庙”有“神”有“魂”。“庙”就是人艺的剧场,“神”就是健在的这些老艺术家们,而“魂”就是剧本。“人艺的成败都在剧本,导演会换,演员会走,而剧本是不变的,要不然当年的人艺为什么叫郭老曹的剧院,就是因为有郭沫若、老舍和曹禺的剧本。”
其实早在上任之前,知道自己即将赴任人艺的张和平就已经开始了寻找好剧本的工作,而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人艺新作《窝头会馆》更是早2年前就向老友刘恒约了稿。“我和刘恒是老交情了,这可以追溯到80年代我们同在文化局的筒子楼工作。从《菊豆》、《本命年》再到最近的《张思德》、《云水谣》、《铁人》,他的剧本成活率非常高。”
虽然是献礼大戏,《窝头会馆》却有个悲剧的结尾。“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献礼的应景作品”,张和平院长解释道,“这个讲述1948年南城百姓生活的故事除了能引起人们对于旧中国灭亡新中国成立必然性的思考外,还有对现实的警示意义。”
一直强调剧本的张和平院长坦言,虽然人艺今年上演的《知己》和即将上演的《窝头会馆》都是新作品,但他对剧本的要求不会降低,“没有好剧本宁可不上。以前观众和演员都抱怨人艺总演那几个老戏,不爱看不爱演。但我算了一下,人艺抄起家伙就能演的经典老戏有十三出,恢复一下就能演的有二十多出。试问哪个院团能连演十几出戏不重演的?所以人艺仍然需要继承传统,并且继承好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