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承袭之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4-27 15:41:4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纵观古代历史与文化的沿革,从社会结构形态中王权思想、政权组织与治理方式的延续,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国粹与传统经典的膜拜,无不延续着对封建体制、君臣观念、士大夫文化的尊崇和不加思辨的承袭。近代以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和自由民主观念的萌生与挣扎中,人们开始反思对王权思想、传统文化精神的承袭中,应当如何扬弃和承继。同时审视我们当下生活的时代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曾经依恋的青山碧水、古刹钟声、檐下飞燕、庭院蝉鸣,都在机械的轰鸣中成为了过往,生活变的紧张而有序,精神变得浮躁而无趣,人们在迷茫中寻找着自我。

此刻,当代艺术恰从歌颂与宣扬的桎梏中挣扎了出来,开始更多的关注时代进程中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自身;开始从主观的理性的或自然的多元化视角解读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开始用观念性的语汇来诠释我们文化精神中承袭的传统与对传统的反叛;开始用更具现实意义的思考与表达方式来揭示社会变迁与文明发展中的沉沦毁灭与迷失。这些当代艺术家,以其特有的敏感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得当下艺术思想的表达更多地具有了历史性和社会性。

叶大卫的影像作品《子非鱼》系列,把充满神秘感和灵性的大鱼作为他表达的主语,把城市化进程中我们承袭或抛弃的意识形态,人文精神,人性诉求及城市环境进行了分辨,使大鱼的自由与神秘,茫然与无奈,认知与视角,幻化为了自己的精神图腾,他希冀的对高度物质化的社会现实进行重新观察的诉求,有了超越现实的依托,使观者感到在神秘怪诞的视觉主体的审视下,我们习以为常的城市场景、皇家殿堂,具有了另外的沉重和悲凉,我们承袭或建造的物质空间开始变得扭曲和虚假,它们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生存空间和精神家园?我们是在承袭着过去还是在毁灭着未来。

在叶大卫《承袭的向往》系列中,我们从表面看到的是当下人对过去时代的向往和对王权的尊崇,在背后,它揭示了王权思想、王权社会形态结构在当下人心中的存续,这种思想承袭的阴霾,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结构形态和思想意识形态、文化艺术形态中也时刻萦绕难以磨灭,我们在城市现代化的重压下,生活成为狭促而有序的空虚与无望的律动,那么这是否是在承袭着过去的秩序等级和伦理纲常;是否有可能找到类似大鱼的精神图腾,以使我们的本性回归找到我们真正需要的精神承袭呢?我们期待着。
                                               

田志力
                                                     2007.4. 4

 

叶大卫简历

 

异化——叶大卫作品评述

 

“异化”——叶大卫摄影展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浮生》——李悦摄影展
· [专稿]莱纳斯•理卡德先生摄影作品展
· [专稿] “蒸汽”黄庆军摄影展
· [专稿] 《在》—陈农摄影个展
· [专题] 巴伦西亚现代艺术中心馆藏实验摄影作品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