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程犁从1979 年开始做壁画,约有三十年的创作经历。将这么长时间跨度的作品梳理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作品被毁,有的作品在境外,已没有条件重新拍摄,资料已不完整, 图片难以精细,只能呈现我们壁画创作一个大概的历史面目。
我们找出很多有关壁画创作的文稿,看后十分感动。忘年的和同辈的朋友们,是那么倾情地关注与支持我们的创作,写下了那么中肯的批评文章。想到还有更多的领导、前辈和朋友虽没有见诸文字,但对我们的扶持和具体的帮助,没齿难忘。那是一个淡泊利益友善尚存的年代!如今他们中有人已离我们而去,我深深怀念他们。
在梳理自己的文稿时,可以看到我们在创作实践中所形成的思路和艺术主张。我以为,最重要的,一是有关文化继承与发展,以及艺术个性的观点。1982 年,我们写到:“地域、历史、人文的殊异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大溪文化的发现,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就有一支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并行的文化。这大约是我国南北文化各自的源头。正如北方民歌产生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一样,南方的神话孕育了《楚辞》的浪漫主义气质。”①
南方的长江流域与北方的黄河流域不同艺术特征的文化并行发展的观点后来颇受认同。而我们的探究是为了寻找地域文化发展的源流与特点,以延伸至寻求自己的艺术个性。我们连接着传统与现实,传统是血脉、是财富,不可能切割。然而,艺术又永远是求新的,是要创造的,而创造新的艺术,其源泉是现实生活,是时代的精神。
其二,是关于艺术标准问题。1990 年我在一篇发言稿中写到:“在现代信息世界中,文化发展的节奏变快,我们不应拒绝对西方文化的研究和吸收。但是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吸收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变革、吸收和融汇中,本体文化是核心。只要民族的语言与文字没有消失,东西方文化的界限不可能消失,有民族个性的艺术才可能为世界文化做出贡献。东方现代艺术应树立自己的价值标准。”②
艺术是有价值标准的,也就是评论标准。这个标准要有在文脉中的价值,也要有创造性的价值,两者都不可少。因为现代中国的落后,国人崇洋,连楼盘都要取个洋名才好卖。我国当代的艺术正方兴未艾,评论标准的问题,导向的问题已凸显出来。
我们的这两个观点,或说是主张,提出很早,是我们创作道路上对文化问题的宏观思考。今天看来,我仍然认为是重要的,它既是理论命题,也应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新深题。说到壁画,我们将创作从楚地故园做到了遥远的非洲古国埃及,为五个国家级和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序厅完成过壁画作品。题材涉及古今几千年,弘扬历史文化传统,进行现实的创造,以艺术表达人的生存理念与诉求;在壁画创作上,研究如何将主题构思、材质形式与建筑空间实现完美统一;在壁画材质的应用方面,为适应不同风格与功能的建筑环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选择某种材料来完成一件壁画作品,主要是出于对主题与环境适合性的考虑。开始是做高温釉陶板,接着是瓷砖釉上彩、大漆、金属铸造与锻造、马赛克镶嵌、大理石镶嵌、石刻、纤维织造等等,可说是金、木、水、火、土样样涉猎了一番。除了丙烯沥粉彩绘多次使用以外,基本没有重复使用过同一种材料,在制作中领悟“物性”之美,是一种快乐。
壁画的创作与制作是一个整体,制作往往被某些艺术家忽视,扔一张稿子放手让别人去做,很难有好的效果。制作,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细节决定成败”,创作意图应该贯彻到制作的始终。我们的作品制作主要是自己动手,有时因工程繁复,助手只是在我们十分具体的指导下做辅助工作。65 平方米的陶板壁画《楚乐》的刻绘,90 平方米的磨漆壁画《火中的凤凰》的漆绘,全部由我们自己完成。无论用什么材料,壁画应该是“画”,其线条、刀法、笔触、色彩都应该是作者自己的,它渗透着作者艺术的个性,这是我们的坚持,也是我们的一些作品被人们称为成功的原因之一。
中国是具有悠久壁画历史的国家,中国古代壁画曾经创造了世界文化的高峰。20 世纪70 年代后期到整个80 年代,是我国壁画艺术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全国各地一批优秀壁画作品的出现,开创了中国壁画复兴的先河,它的创新精神影响到整个中国的画坛,这些作品形成了社会大众对壁画艺术全新的认识和认同。我们被深深地卷入了这个所谓“复兴”的浪潮,甚至是将准备毕生奉献的油画暂时放了下来。现在,中国现代壁画正经历着 “高潮”与“低谷”的曲折而令人深思的发展历程,但我们对自己的卷入一直不悔。
我自2010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一职,与壁画家同仁一起,仍怀着不断振兴中国现代壁画的使命感,因势利导,推进这一事业的发展。我们认识到:进入21 世纪,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艺术市场的膨胀及艺术品商品化、消费化倾向;现代建筑艺术纯粹主义思潮的影响;新材料、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壁画概念本身的拓展。这些都昭示着中国当代壁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与诸多机遇,对当代壁画从理论建设、技术手法、创作方法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③
1994 年,正在我创作的多产期,被调任美术学院院长一职,学院当时困难很大,本着一心不二用的决心,我放弃创作十年,以至作品断档,在艺术创作上总有被边缘化之感。编这个集子,看到我们过去所做的工作,曾在一个时代产生过的影响,还是稍有欣慰的。
画了一个句号之后,重新思考与续写自己艺术的人生。
2012 年9 月23 日于汤逊湖畔
① 唐小禾、程犁:《〈楚乐〉创作随想》《美术》杂志1983 年第三期。
② 唐小禾在湖北省首届“屈原文艺创作奖”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艺术与时代》杂志1990 年第5 期加标题《熔铸新的艺术语言 创造民族现代艺术》发表。
③ 唐小禾:2012 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