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掉粉 川博回应"世界性难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3-03 09:29:04 | 文章来源: 华西都市报

 

在公众看来,“馆藏”几乎等于文物放进了保险箱,只要不失窃、不水淹火烧,就等于安然无恙。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4日透露,国内“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其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5%。”文物保存环境不容乐观。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4日透露,国内“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其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5%。”

四川博物院馆藏书画文物中,最著名的当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近日,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200余幅,四川博物院收藏了183幅。由于种种原因,这批珍贵的书画出现了掉粉、画卷粘连等无法打开的状况。馆藏的部分珍贵字画都存在掉粉、颜色脱落、纸张碳化、残缺、糟朽等问题。在公众看来,“馆藏”几乎等于文物放进了保险箱,只要不失窃、不水淹火烧,就等于安然无恙。然而,“50.66%”的惊人数字戳破了公众臆想出的美丽肥皂泡。

四川博物院回应:这是世界性难题

事实是否如此?华西都市报记者对四川博物院进行了走访调查。

据四川博物院魏学峰副院长介绍:大千先生在敦煌时间有限,绝大部分是未完稿,他将临摹的画作带回四川后,先后折叠装箱辗转存放于昭觉寺、沙河村等地,保管条件有限;1963年,大千先生家人将该批文物正式捐赠四川博物院收藏至今。

“上世纪80年代,谢稚柳先生等专家来馆考察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时,也注意到了该批临摹画作存在掉粉现象。经查明,其原因在于当年制作布面时渗入的羊毛熬胶老化,出现龟裂现象,系材料本身问题。”

魏学峰介绍,此后川博持续不断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同行求助,请教修复办法,但均未找到安全而可行的方案。敦煌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来自意大利等国的文保专家认为,一般寺观壁画的保护方法不能用于布本,所以这几乎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难有万全的保护办法。

画作此前已有缺憾大多作品保存完好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著名文物保护专家韦荃研究员认为:掉粉是绘画文物常见病害之一,该批临摹画作移交川博之前,由于部分布本绘画一直采用折叠式收藏,加之画布的制作工艺存在缺憾,移交时有部分布本绘画已开始出现掉粉现象。

韦荃澄清,张大千先生所临摹的这批壁画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均在对外展示,少部分掉粉问题也是在竭力保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首先做好预防性保护工作,进一步改善这批珍贵文物的生存环境,防止病害恶化。做好监测工作,随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进步,定会设计出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

另外,除了掉粉、粘连的客观情况,预防火灾侵害也是文物保护的重点。成都消防称,字画、书籍等文物本身即属于易燃材质,为了避免文物受潮损坏,保存环境往往十分干燥,且目前马上进入春季,气候干燥趋势加重,需要文物单位提高注意。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