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声音

纪念我们的母亲张林英:林中的英雄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3-21 16:22:55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文/董一沙 董沙雷 董沙贝

我们的母亲张林英于3月14日15:30离世了。走完了她默默无闻却不同寻常的一生。

母亲1912年出生于福建省南靖,在青山环抱的土楼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七岁时就成了孤儿的她,凭自身的聪敏好学和努力,在重视科学民主博爱和充满艺术气息的鼓浪屿完成了中西式的初中教育,只身一人离开家乡,开始了她正式学习艺术和为艺术而默默奉献的一生。

母亲在杭州国立艺专求学期间,先后受到林风眠、潘天寿、庞薰琹先生的教导和影响,显露出优秀的艺术气质,画风大胆、新颖而细腻,成为校中女才子。后与同学董希文结为夫妻,共同奔赴敦煌,在莫高窟简陋的条件下和常书鸿、董希文、潘絜兹等画家一道临摹研究洞窟壁画,那些绚丽多彩的绘画艺术,尤其是流丽婉妙的唐代壁画中,那种卷草纹富于变化的线条图案,给她以创意上追求自由的启迪。中国古代艺术的滋养对她日后的书籍装帧设计产生重要影响。她的临摹作品——藻井图案被选送参加了1952年在北京举办的敦煌艺术展览。在艰苦的沙漠生活中,她孕育了和董希文的两个儿子。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受徐悲鸿先生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北平艺专任素描课讲师。之后在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人民出版社、财经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和编审,完成了《毛泽东选集》、深受宋庆龄肯定并由周总理题字的《为新中国奋斗》、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刊》等重要著作的装帧设计工作。她将业余时间里用化名参加编辑的《中国古代图案选集》、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科书所画科学家和教育家插图的稿费全部捐献,为抗美援朝贡献力量。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一批简化字后, 她设计了在《人民日报》所用的简化字的印刷体。她还设计过史蒂夫•奈尔逊的《志愿军》,《人民音乐》和《人民戏剧》的封面等等 。在61年和78年设计了大批教材以及1980年的《聘书》等广为流传和受人喜爱的出版物。 《重编校正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等书还参加了1979年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此外,1978年以后还负责农业出版社美术编辑室的工作,负责审定设计样、墨稿、付印样,为同事“把关”并对青年同志熟悉书籍装帧业务进行热心的辅导。据不完全统计,仅1978年 -1983年,经张林英审核、签发的书籍封面就有一千四百余种。她严谨认真和质朴无华的为人做事风格,受到同事同行们的热情称赞。

母亲作为一个工艺美术设计家,在从未间断过的独立工作的同时,还始终默默坚韧地支持父亲董希文的艺术创作活动,见证了父亲的《开国大典》、《春到西藏》、《百万雄师过大江》、《红军过草地》等一系列给中国美术带来重要影响作品的诞生。在父亲享有的盛名之下,她仍然保持自立,并心甘情愿的在背后做出奉献和牺牲。

母亲身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她一生平凡无声地操劳养育了我们,用质朴、勤俭、善良、宽容的品性陪伴我们成长,以她优雅细腻却从不做作的情操感染着我们。在琐碎漫长的生活里,为我们付出了她的一切所能,却从未要求过得到任何的回敬。

我们的母亲看似是那么平凡的一个人,平凡得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存在,其实她却是一个非凡的英雄。在父亲逝世后的四十年里,她在大雅宝胡同美院宿舍简陋的平房中,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完整的守护了董希文留下的绘画遗作,付出了常人难以体会的牺牲。她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有一个董希文的纪念馆或美术馆,可以把父亲这些饱含一生努力探索和实践的艺术结晶,原本地展现给世界,完成父亲的遗愿,也完成她自己的忠诚。

今天我们在这个唯一的机会和场合,大声地告诉大家:我们的母亲,一个无名的老人,在平凡的一生中,以不同凡响的方式为中国美术做出了特别的贡献。她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2014年3月20日于八宝山和母亲的告别日

(本文由张林英女士的子女董一沙、董沙雷、董沙贝发送)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