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声音

秦思源谈“一次”:陌生状态下的合作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30 11:25:19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013年12月21日下午一个特别的展览项目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拉开帷幕,艺术家何岸,秦思源,张慧第一次以一种合作的形式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一次”。对此,艺术中国专门采访了参展艺术家之一秦思源。

艺术家秦思源

艺术中国: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展览。

秦思源:因为我们这几个艺术家不是小组,所以要合作一次,就必须要迅速进入集体的感觉。怎么脱离自己惯性的、个人的创作方式,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尽量进入陌生状态。所以我们就想选择一种我们自己没有做过的艺术,因为我们都没有做过影像就选择了影像。我们不好把自己的惯性放在里面,如果把惯性放在里面就会各做各的,很难融入对方。如果完全陌生就很难进入自己的体系。在录像中我们不是做一种叙述,我们就是想每个人做自己的,长短一模一样,每个人都得有个主题,最后的主题就是形态:动作和节奏。内容都跟自己有关系。这些影像的内容基本上是手和脚,何岸做了散打,因为他自己练散打,他请了亚洲自由搏击的女打冠军。他就把光打底下,不打上面,脚的节奏感非常漂亮。我练过太极,对太极的动作也很熟。我就想在一种黑的屋子里,基本上靠影子说话。我想制造有一种马列维奇作品的感觉,就是那种黑上加黑的画面感。张慧跟铁路有关系,他长大在铁路工人家庭里,他爸爸哥哥弟弟都是铁路的。他的影像表现的是人在用手掏票的一瞬间,这跟他以前做戏剧有关系,所以他的作品里有些叙事感。所以我们个人都是从自身出发。但这些作品又不能跟自己有太直接的关系,这些作品不是直白,而是变成动作。原来我想过做跟舞蹈有关系的作品,但舞蹈和我没有直接的关系,舞蹈跟我没有切身的关系,我也不是编舞者,找一个编舞者也不知道怎么合作。武术跟我有直接的关系,可是武术有时候虽然挺好看的,但是放在当代艺术中感觉不对劲,动作形体感不太好。但是太极正好,它有抽象的成分,所以就最后选择太极,然后慢慢形成了这样的作品。

合作影像-何岸部分

艺术中国:这是你们第一次合作,所以展览名称才叫“一次”对吧?

秦思源:对。我们一开始想半天,想题目是什么,也起了很多酸的题目,最后就直接叫一次吧,觉得这样挺自然的,也不用说很多主题,主题就是我们的合作本身。

艺术中国:你们这个展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如何跟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建立合作的?

秦思源:我策划过一个何岸的展览,也在长征艺术空间策划过张慧的展览,这些展览很近,所以我们老在一起聊,我跟张慧一起合作过作品,跟何岸一起做过展览。这次我们就想三个人一起做个展览,当时一聊觉得有意思。何岸是唐人合作艺术家所以问了郑林有没有兴趣做这个项目,他很痛快地答应了。

艺术中国:创作过程是怎样的,是需要大量的讨论吗?

秦思源:我们不停的讨论,不停地改,最后要拍的时候,头一天我都在改方案。其中包含的因素很多,我的作品后来就剪成了两个东西,一个是太极动作,一个是脸。其他的东西我都不要了。创作过程中我看其他人的东西很简单,所以我一复杂整个事儿都不对劲了。创作过程中其实我们互相都在看每个人的作品,讨论的时间其实是很多的。

合作影像-秦思源部分

艺术中国:下面展厅的布置很有特色,这个是您设计的吗,当初布置时是如何构思的呢?大的屏幕和小的视频、个人的展览有什么关系吗?

秦思源:这个是我们一起设计的。小的电视视频和大屏幕上的影像有点关系,也跟个人展览空间有点关系,就像用一个桥梁把这些沟通起来。打个比方,我那个太极的影像中,突然有个脸出现,就一帧,脸基本上看不清,但是我有一个小电视,上面一直放着一张脸,脸上面有人一直举着图片,一些眼睛和嘴的图片,眼睛和嘴的图片都是从艺术史上来的,包括佛教雕塑、政治人物、古画等,这些是我们的一些图像体验,然后把这些图片做成一个人的脸,这个脸在不停的在变,所以我的录像、作品和展厅无形中就有一个桥梁存在。张慧的作品中,如果不看小电视上的火车,你可能想象不出来大屏幕上那是人在拿票,只能看到手把包打开。小屏幕中有一个火车跑过去,你再看电视上这个铁道,其实就是他个人展览空间里面那幅画上的那个铁道。打开包那瞬间的声音是一种划痕的声音。你看小展厅画面上有个圈,相对比较抽象的一个圈,那是一个划痕,他在墙上划了一道,然后拍了一张照片,然后根据划痕的边框,将其画到画面上,使这周边的一道线最后浮起来了。大屏幕的拿票、小屏幕的火车和风景、以及小展厅的画面形成一个关系。 这种关系不见得很直接,观众看不出这种桥梁没关系,但是人的潜意识都是有体验的,可能现在没有完全看出来,可是有些感觉在里面。在何岸的作品里面,大屏幕影像中有柱子的,构成一个黑白的、很酷的空间,这个跟他练散打有关系,呈现出有点诗意的都市景观化,而且比较戏剧化。

合作影像-张慧部分

展览大厅

艺术中国:这个展览的完整性还是比较充分的,那么最后想传达给观众些什么呢?

秦思源:做作品其实不是传达给观众什么,做作品就是做作品,做作品不是给观众一个交代,而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你要是给自己交代好了,观众自然是有体验的,你要是特意给观众交代,观众就感觉是在进行一种娱乐了。所以至于我们能不能做好,我们完全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尝试。两个人合作往往比较简单,但是三个人就不太清楚了,我和张慧两个人合作过3个小时的表演性的作品,两个人还好,三个人就复杂很多,所以为什么那么多项目有合作的艺术家 好多是两个人的,基本上没有三个人的,三个人合作就是很难。所以我们的影像最后蒸发掉了所有的废话,只留下基本的元素,就是视觉元素、动作、节奏、声音、手和脚。所有的废话都去除了,为什么布置成这样,为什么不是U型,我们不要一下看到三个,我们两个两个地看。有时候我和何岸的在一起看,有时候我和张慧的一起看,有时候张慧和何岸的一起看。这些都是随意播放的,没有一个固定的顺序。如果观众看不见那边,可以过去一下,屏幕之间还可以穿插,中间还有小屏幕,这些就是一个关系。我是想让观众稍微动一动,让观众稍微被动一点,不要让艺术家被动,所以就形成这么一个感觉 ,要不然就不用这么大展厅了,这样会好玩一点,让观众有那么个欣赏的过程。

参展艺术家简介:

何岸工作和生活在北京,是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以及巴黎的Daniel Templon画廊代理艺术家。今年他参加了“2013年卡耐基双年展”和“2013巴塞尔博览会艺术无极限单元”。在此之前还参加过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佩斯画廊以及泰特利物浦和伯明翰Ikon画廊的展览。

秦思源是艺术家和策展人,居住和工作在北京。他最近的展览包括广东美术馆的《见所未见: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上海Art-Ba-Ba流动空间和艾可画廊的个人项目《也可以是》,秦思源同时也是武汉艺术总站WH.A.T.的艺术总监,曾经担任过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副馆长和上海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的总监。

张慧工作和生活在北京,是北京长征空间的代理艺术家。他最近的展览包括2013年沙迦双年展:“重现——新的文化制图”;北京长征空间的个展“空地”,以及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巡回排演” 等。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