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画会不太触及现实
记者:以“原点”来命名“星星画会回顾展”有什么寓意吗?
朱朱:星星画会可以被视为中国现代艺术的一个原点。这个结论的产生有赖于星星的团队方式、它所具备的事件性和历史影响。早于星星也存在着一些探索现代主义风格的个人,这些个人或者说闪烁的星光无疑值得发掘和重视,但是,不像星星这样具有标志性。
记者:那无名画会呢,从时代来说,无名画会更早?
朱朱:事实上,当时无名和星星的成员都是同时参加两个画会。不过,两个团体的气质是不一样的。无名画会更像印象派、浪漫派沙龙式的团体,他们与社会现实不产生正面的接触,气质上更多地像古代隐士。星星有个主动、自觉意识去颠覆。无名画会的艺术操守值得赞赏,但无论从气质、态度以及作品而言,并不具备真正的现代主义前卫特征。我们认为星星画会是原点,更多地是从艺术语言或者语言上的革命来说的。此外星星的影响力,有赖于它当时的传奇性和事件性。
记者:但有人认为星星画会的作品很幼稚?
朱朱:当时他们比一般人更早地接受西方现代主义。但是那个时代,他们所受的影响也有限。应该说,文革以后西方的影响是共时、片段性、混杂的,反映到星星成员创作中也很混杂,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致,可能在两三年内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拿来什么,就吸收什么。星星画会是现代主义的杂货铺。星星是政治性和艺术性交织着,势必是粗糙的,很多东西都是面对着空白在拓荒。
“85新潮”更像“外省运动”
记者:你提到星星画会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原点,但是现在当人们在寻找中国现代艺术之父时,更多提到的是“85新潮”?
朱朱:星星美展是更早在北京的现代主义运动,而85美术新潮是外省的现代主义运动,类似东北王广义的北方艺术群体、南京的“超现实”。实际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是更早的现代主义运动,此后,西方现代主义都得到了感应。到85则是全国性了。
记者:那星星画会的“原点”地位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认同?
朱朱:现在的艺术史,包括西方、中国,巫鸿、高名潞著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肯定星星的意义和价值。
现在大家对星星的认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作为一场现代运动,星星开启了后来中国艺术运动模式:自己组织展览,露天展览,并不是官方体制内的展览。后来85时期各地的展览,都利用可能的空间进行展览。
此次,将星星当年作品和我的观点展示在公众面前,就是希望可以引起公众的思考、评论和认识,至于定论是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来的。
记者:去年有无名画会回顾展,最近又有尤伦斯的85新潮回顾展和栗宪庭的“1980年代当代艺术青岛梦”,回顾80年代,是出于现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还是市场的需求?
朱朱:在将近30年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认识或心理上的需要,中国当代艺术似乎可以历史化,可以重新整理、评述。另一方面,当代艺术已经呈现非常大的商业化景象,回顾星星、85,这些充满勇气和激情的精神性的东西,对中国艺术未来的走向,是非常好的启示吧。
旁观者说
王明贤(美术史研究者)
“星星”是“重要萌芽”
无名画会和星星画会是在70年代初、80年代初,当时他们更多地从解放思想、艺术要冲破禁锢角度出发。到85美术新潮,则是全方位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全国性的运动。星星美展是个很重要的萌芽,但是无名画会又说他们更早,不过他们在现代艺术方面可能没有星星美展那么强烈。无名画会、星星画会、85美术新潮究竟哪个是原点,都没有关系,大家怎么说都可以的。
马可嘉(无名画会成员)
无名画会更早
让我说当代艺术源头,我只能说时间上无名比较早。当时70年代有一拨人和官方泛政治化的美术追求不一样,追求个性独立、追求艺术语言的纯洁性。无名是比较独特的团体,在一起画了十来年画,在艺术追求上有差不多的方向。
由于星星画会的露天展览遭到干涉,艺术家们又提出“要艺术创作自由”的口号,让展览更具事件性,并受到媒体关注。高名潞和栗宪庭都属于85新美术批评家,自然要回顾85。无名则被忽视了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