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第三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的总策展人人选确定,由俞可出任。秋季将近,重庆双年展的动向却显得几不可闻,原定于10月展出的重庆双年展能否最终呈现?现阶段的进展如何?对话俞可,发现他所遭遇的经济危机与沟通障碍从未缓解,唯一调整好的是他的心态,这样平和乐观的态度终将在10月为双年展打造出怎样的面貌,重压之下,是否必无完卵,共同期待。
记者:为什么会为重庆双年展加入“青年美术”这一限定?
俞:国内的很多城市都有双年展,相比较上海、成都、广州这样的城市,重庆整个城市的艺术氛围并不那么深厚,同样做双年展,那么就应该坦白地直视我们城市的现状,同时提示出重庆的特点。重庆这座城市其实并不留艺术家,但可以肯定的说,我们多年来一直向外输送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资源,他们可能去北京、成都、上海这样的城市,同样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特点。
记者:今年的“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与前两届相比有何不同?
俞:其实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届是2009年王林策划的,那时的主题是“当下艺术的文化想象”,其实可以这样说,第一届重庆双年展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获得支持,最终就没能成型。而第二届是冯斌策划的,我觉得冯斌为了满足与政府对接的需要,几乎整合了全部的院校资源。我认为这实际上偏离双年展的意义。今年重庆双年展将参展艺术家的年龄规定在45岁以下,除了重庆本地的艺术家之外,我们还通过在不同城市设立评委会,以推介的形式,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国内其他城市邀请艺术家参展。我希望,形成一个有效的互动。
记者:为什么选择“城市幻象”作为这一期城市双年展的主题?
俞:城市是当下社会文化影响力的中心,城市作为一种再造的景观涵盖了今天生活的全部内容。人对生活的理解与需求都是在城市进程的演变中完成。那么,作为一个在城市中生活的艺术家,身在其中的他们又将如何对城市的文化做出怎样的反应与表述?我认为,这是需要被探讨的。同时,在今天,对于城市的理解中,虚拟与现实是相互交错的,在当下技术所为生活带来的转变,使得虚拟更加真实,同时青年艺术家受到了更多虚拟世界的影响,这种体验,是与过去不同的。
记者:这一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在展览空间上是如何安排的?
俞:今年,双年展在主空间上将启用新的美术馆,即在重庆市中心的解放碑新建的重庆美术馆,原先位于川美的美术馆计划更名为重庆当代美术馆,作为这次展览空间的另一部分。其实重庆还有一些私人美术馆,如长江汇当代美术馆。我们也希望将它也纳入这次双年展的展览空间中,给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好的展示条件。但是双年展仍旧是重庆市政府所支持的项目,这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就比较复杂,现在还不能最终确定。而新建的重庆美术馆的交工时间,也是我所担忧的,目前的进展是9月初应该可以交付使用。
记者:目前双年展的整体工作进展如何?
俞:前些日子,我还在和罗中立抱怨,像我们这样策划双年展的太困难了。他一直在鼓励我,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重庆有三千万人口,如此体量的城市去做一个双年展,资金却是最大的问题。我可以坦诚地说,如果按照成都双年展或是上海双年展报道的千万左右的资金而言,我们就是在用最少的钱在世界最大的城市办最节俭的双年展。政府的经费只有八十万,几乎是其他双年展的几十分之一,对于当下,可能这些钱连一个展览都无法支撑,我们却要举办一个城市的双年展,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这样,资金目前还是没有到账,川美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先行垫付资金来维持双年展的前期工作。很多人问我,这次的重庆双年展为什么几乎看不到宣传和具体的计划方案,我们真的没有更多的预算,工作也只能尽力推进。但我现在的心态非常平和,我只能乐观,我常鼓励双年展的团队,我并不确定最终呈现的展览会是一个最好的双年展,但完成一个世界上资金最少的双年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我们同样可以给出很好的示范作用。另外,与政府的上下协调也是一个巨大的极为消耗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