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建俊,满族,1931生于沈阳,自幼随父移居北京。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俄罗斯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作为中国油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学派”的力行者、中国油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詹建俊于2013年1月荣获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颁发的“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詹建俊先生颇具绅士风度,虽然已有82岁高龄,但精神状态却十分年轻。因为1.89米的身高,所以他被绘画界同仁及好友亲切地称为“詹大”——这个关于身高的昵称恰恰和他在艺术界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成正比的。詹建俊的夫人王樯女士,早年是著名的舞蹈家,端庄贤惠,对前来采访与求学的年轻后辈亦是照顾有加。詹先生家里摆设清雅简洁,墙面上挂着几幅画作,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针对记者的诸多问题,先生认真地一一耐心解答,显示出一代油画大家为人师表的风范。
从艺70余年来,詹建俊的油画创作经历了从象征写实到抒情表现的探索历程,是为数不多的兼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于一身的艺术家。其不仅是当代油画艺术大家,更成为认识和研究20世纪下半叶至当代中国“油画文化”的重要代表。“我这辈子最大的满足和最幸福的事是选择了绘画作为职业,这既是自己的爱好,又是社会所需要,同时绘画还不受年龄限制,这是我最理想的工作。身处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艺术家被重视、被需要,让我深感幸福。” 詹建俊说。
艺术家应具有社会担当
詹建俊曾创作了《狼牙山五壮士》、《好得很》、《黄河大合唱》等一系列重大历史题材绘画。他的很多主题性绘画都是为了配合国家需要所作,如《狼牙山五壮士》即是为了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而创作的。在詹建俊看来,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对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
“重大历史题材是美术创作很重要的一个门类和传统,世界上很多重要的、在美术史上产生影响的经典作品,都属于历史题材范畴,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题材本身所承载的历史重要性不言而喻。艺术家应该去追寻和承担能对社会产生更广泛影响和更具历史价值的题材。”詹建俊说,“在任何历史时期,重大历史题材都会受到艺术家的关注并成为艺术家追求的一个方面。当然,不同艺术家的个人创作可能会有所侧重,不同的艺术家对不同的题材都有着自己特定的兴趣。”
詹建俊说,老一辈艺术家曾经历过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这种大的文化环境、社会风气、艺术思潮,以及艺术家个人的艺术追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艺术也要反映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人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方方面面都是艺术家创作的母体,不同的画家有自己不同的侧重面。“对于画家来说,重大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题材都很重要,两者意义不同、作用不同,但又相辅相成。”
艺术家要有生活体验
詹建俊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包括听音乐、看歌剧、读诗歌等。在他看来,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都是艺术家表达对生活认识和感触的方式。詹建俊尤为喜爱音乐,“音乐更能触发画家的创作激情,音乐中的韵律感和饱和度更能激发绘画创作上的共鸣,激发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詹建俊26岁时的成名作《起家》颇受关注,詹建俊介绍,在创作《起家》时曾反复倾听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从乐曲里,特别是第三乐章的奏鸣回旋曲式中汲取炽热豪迈的青春激情。
回忆起曾经的采风经历,詹建俊印象深刻的就是,“当年跟随叶浅予先生去西北写生,在黄河上听西北汉子坐在羊皮筏子上一路高歌,高昂的歌声伴随我们顺流直下,那种歌声是原生态的,不夹杂任何杂质的;在草原上,藏民或蒙古人会很自然地唱歌,这是他们对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抒发,这些都是我们在城市里听不到的。不同的生活经历给予我们不同的感受和启迪,但是这些经历和感受都会成为艺术创作的营养价值。”
结合当下的创作状况,詹建俊更是对年轻人寄予厚望。“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应该是越丰富越好。青年人要深入农村、工厂等各个行业去体验生活,接触大自然,这样作品才会更丰满、更感人。”詹建俊说,“现在的有些年轻人很‘宅’,视野很狭窄,更需要拓宽眼界和创作题材,不能仅仅局限在个人表现之中。现在的年轻人需要更敏锐,有更博大的胸怀和宽广的视野,这样才能创作出更为厚重的艺术作品。”
“油画民族化”重中国精神
油画自西方引进中国开始,就接触到“油画民族化”问题。对这一问题,詹建俊认为,“油画民族化”的实质是本土文化在油画领域的反映,是在东方精神和观念的指导下,用油画材料来体现本土文化精神,体现中国文化的风格和气质,体现民族特色和精神,而不是简单化的中国符号。“中国油画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色,这其中包括每个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在艺术追求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的某种状态。”
詹建俊在其作品《潮》、《马》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性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表现主义,他说,“我在创作过程中十分欣赏表现主义那种精神性的传达,我本人是一个用感性去思考问题的人,通过这种精神性的表达把内心的体验和情感抒发出来。表现主义的艺术语言更鲜明、更强烈、更主观,这与中国的写意画是相通的,都是传情达意,而非临摹再现,我通过这种主观感情的传达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詹建俊曾写过一篇文章《自觉建构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再次聊起这个观点,詹建俊说:“所谓‘自觉建构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与我们当今所提倡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相通的,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诉求下,绘画创作更要体现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性特征。”
“但是当下‘民族化’这个说法本身也受到质疑,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也不能一概而论,画家也并非只有这条路可走,并不是所有画家都要去追求地域化、民族化。”詹建俊说,“中西方画家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在绘画创作上自然会有所差别。中国的绘画传统是比较平面化、具有装饰风的,看待人和自然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总体上来说油画在中国还处在一个学习和自主创造的过程。”
从艺已70余载,詹建俊取得了众多的成就,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他仍然觉得还没达到自己所希望的理想创作状态。“我总是感觉问题还在,时代的局限性还在。”詹建俊说,“虽然我80多岁了,但是我感觉自己的艺术道路才刚刚开始,我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之上,好像有一个理想在前方召唤我,吸引着我,让我感觉不满足,还得继续往前走。”(高素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