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邵亦杨:艺术死亡之后更需要批评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9-26 16:34:06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中央美院副教授邵亦杨在批评家年会上发言

编者按:9月16-17日,2012年第六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西安美术馆隆重举行。中央美院副教授邵亦杨以“艺术死亡之后的艺术批评为题”,借助丹托的“艺术死亡”理论,对艺术家、艺术批评在当代的作品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在她看来“在这个看似什么都可以的时代,艺术家的作用、艺术批评家的作用,其实比任何时期都更重要。”

今天我要说的是艺术死亡后的艺术批评,因为它在艺术批评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就是在1964年的时候,丹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超市里随处可见的包装箱,如果它也可以成为艺术品的话,那么艺术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之间还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什么是艺术品呢?如何定义艺术呢?艺术还存在吗?他得出了一个很惊人的结论,在科普艺术之后,艺术死亡了。

具体来说,丹托把艺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中期,当然是模拟再现期;第二个阶段就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这是自我反省的阶段。第三阶段就是艺术发展到最后的阶段,就是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艺术终结了、艺术死亡了,同时艺术也变成了非常自由的时期。艺术家在不断探索艺术的纯粹性,什么是艺术,应该怎样才能标新立异,艺术终结了,但同时艺术家获得了无比的自由和光荣,他不会再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再受到理论批评家的指责,艺术家怎么做,做什么,好像都变得可以了,也不是说没有好的艺术出现了,而是指西方艺术史某种方式终结了,换句话说艺术不是真的死亡了,它只是不再被某种观念美学所定义,也不再受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

丹托不是形式主义者,也不是反形式主义者,当代艺术圈里的批评家坚持艺术必须传达明确的社会或者政治信息,而丹托说,艺术作品有社会政治内容很好,但是你也不能说那些不传达社会信息的内容就不是好的艺术品。在他的书中他经常说,上帝如果不存在,那么一切都可以被允许。艺术家的创作都是艺术品,如果说有标准,那么创新本身就是标准,艺术不应该是平庸的,人们习以为常的样子,艺术需要创新,他劝大家尽可能去多看艺术,多欣赏艺术,多用自己的眼光分析艺术,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丹托这种无所不可的态度,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讽刺说,如果艺术能够在社会和政治上,而不在经济上起到重要作用,那么就不会导致什么是艺术。美学家瑞琪儿他认为,你不能事先判定艺术必须怎么做,但是艺术包含价值判断,比如美、表现,美学交流,如果真的什么都是艺术,那么艺术就没有意义。作为一个批评家,你可以对在艺术死亡之这样的言论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这正是丹托所想要看到的,丹托引导我们进入到了一个更加自由、更有活力、更加有风格的这样一个时期,没有什么教条的时期,这个艺术时代就比过去更加自由了。

在宣称艺术死亡之后,其实丹托还说艺术万岁,因为他自己也做批评家,也做很多艺术评论,他只是不做那种判断性的艺术评论,他做各种分析,希望大家更多了解艺术。所以当什么都可以是艺术时,艺术批评的作用不仅在欣赏如何鉴别艺术,而且在于如何通过艺术的解读拓宽人们的思想,分析和鉴别哪些艺术在历史上更重要、更有意义。在这个看似什么都可以的时代,艺术家的作用、艺术批评家的作用,其实比任何时期都更重要。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而成。)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