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李小可:一味复古或丧失进步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8-02 10:50:04 | 文章来源: 京华时报

李小可面对镜头很腼腆。

7月20日,画家李小可“水墨家园”个展在中国美术馆闭幕。7月17日,李小可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国人逐渐关注传统文化,这对艺术市场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他担心,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市场,一味地复古可能会丧失进步。

谈创作

我与黄山有一种缘分

李小可的工作室位于王四营,一张工作台静静地放在工作室二楼,本次参展的黄山系列作品以及多幅作品就是在这张工作台上完成的。

展览中,一幅幅描绘北京胡同的作品颇为引人注目,透过笔墨,观众感受到了北京文化中的宁静。对此,李小可说,他在雅宝路2号度过了童年时光,他对老北京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同时,这样的作品也得益于自己对画面的控制力。从当兵到复员,再到做工人,李小可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对此,他却一笑而过,称正是这段经历,练就了自己的责任感、做事的操作能力及协作精神,对他日后作画有很大帮助。“我就像一个交响乐团的指挥,对整个团队、演奏出的音乐都要有很强的控制力,控制不好会在表现上出现盲点。”李小可认为,对实景物的探索提升了他对画面的控制力。

1978年,李小可随年过八旬的父亲李可染去黄山写生,开始近距离山水画学习。此行,他完成了一批写生作品,正是凭借着这批作品,他进了北京画院。后来,黄山要建立书画院,李小可成为院长:“当时就觉得,自己与黄山有一种缘分。担任这个角色以后,心里就有了一种责任——把黄山画好”。

李小可认为,近代的绘画大家都在描绘黄山,这是对山水画精神和传统的继承。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作品主要是重表现,既有传统语言的表现方式,也吸收了当代画的元素,但没有过多受传统画的约束,反而是一种开放的态度。但是,作为中国山水画画家,对中国山水传统绘画语言的深度回归是必要的。在回归的主要题材中,黄山最能概括主要元素,且立足于对水墨的表现。“画的时候没有底稿,随着画面的需要和自己的想象画出,在表现上有一些极致化。”李小可对自己的黄山系列作品很满意。

创作十问

1.创作周期?小画一般1-2天,大画一般20天,都是一气呵成。

2.创作时怕打扰吗?怕,因为这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

3.创作时听音乐吗?听,会从音乐中找到与绘画共同的规律。

4.创作时间?白天集中创作。

5.第一桶金?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画黄山的《西海群峰》。

6.创作习惯?暂时没有。

7.是否有灵感迸发一说?在画的过程中会有灵感。

8.创作中是否遇到过瓶颈?遇到过。

9.创作中是否交流?需要交流,因为交流对绘画有帮助。

10.创作时会全天都待在工作室吗?是的,我很不希望被人打扰。

谈市场

传统当代很好地结合

今年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小年,但李可染作品在低迷环境中依然取得了不俗成绩,《万山红遍》2.9325亿的成交价在春拍市场独占鳌头。

李小可认为,当今艺术市场走向和经济、文化的阶段性导向有关。“市场在开始阶段会有一些泡沫,但随着收藏家、艺术家关注对象的改变,市场也会随之变化。”李小可说,“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艺术品的认识标准。现在国力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逐渐认可,这对市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过,李小可也有一些担心:“一味地复古是否会丧失进步?”他强调,传统和当代应该很好地结合。更重要的是,艺术家要从艺术创作本体出发独立思考,不受市场影响,这也是历代大师所坚持的原则。

谈教学

不到现场感不到震撼

谈及当今的美术教学现状,李小可认为水墨教学仍处在矛盾期,即传统化与当代化如何结合还没有好的思路。“如果学生没有接受传统化教育的基础,其作品只有个性,没有基础,学生最后控制画面的能力会明显减弱。基础没打好,以后很难转换。”

李小可总结,传统的中国画教学应既有传统化又有个性化。他主张加强写生,因为客观世界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如果拒绝客观世界,作品就会缺乏生动性。“面对客观世界,你可以逼着自己把绘画对象转化成图像,这对提升画面处理能力有很大帮助。况且,不到现场,怎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李小可今年68岁,近些年每年至少带学生出去写生一次。今年6月,李小可就带领学生去了山西写生,留下了晋山水的水墨记忆。他在本次展览上展出的摄影作品,也是在外出写生时拍摄的。

谈父亲

他的名字就是种压力

谈及父亲李可染,李小可说,父亲的名字对他和当今很多艺术家来说都是一种压力。李小可认为,李可染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艺术家,他所具有的条件不是所有艺术家都能达到的。“从他开始画画到他所经历的历程,在艰苦的条件下逐步摸索艺术道路,自己的才能、修养和如一的坚持,以及为艺术付出的全部,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

李小可说,如今,人们每看到他的一幅作品,就会很自然地与父辈比较。“我的作品既有我父亲的营养,同时也有我自己的特殊感受和表现,以及某种坚持。艺术家也是很个人的,只要在某方面做到极致就好,大众会有很多评价角度。”

李小可35岁进入北京画院成为职业画家,也成为父亲的助手。那时,李小可负责安排李可染的生活和工作。如今父亲过世,他依旧管理着李可染基金会。

记者手记

腼腆的艺术家

李小可是位艺术家、教育家,经常出现在公众面前。但是面对镜头,他显得异常紧张。每当摄影记者将镜头对向他,他总要腼腆地说上一句,“不知道怎么摆姿势,镜头一对着我,我就紧张”。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