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主义框架内,当代艺术也偏重于消费社会的普适性议题,停留在缺乏精神史角度的美国式的后现代主义。当代艺术在消费主义主题的一个重大误区是将消费主义看作中国社会的非政治化进程以及艺术的“去政治化”的必然选择。由于中国所处的社会结构,因此其文化结构的核心部分仍然是政治现代主义的,消费主义只是这个威权主义体系的延伸部分,因此,并不存在纯粹的消费社会。
由于中国的消费主义仍然是具有政治现代主义的内核,或者说消费主义在具有全球化一面时,也有中国自身的政治性特征。即使从全球化的消费主义角度,中国尚处在市场主义经济的初期,从市场营销到广告式的话语充满着意识形态化的宣传手法。
消费主义的政治性是当代艺术的展览和评论的主要舆论所忽视的,这决定了当代艺术对国家变革及其转型时期复杂人性的深刻反思的缺失。由于在近十年将观念艺术视作全球化的“先进语言”获前卫标志,当代艺术近十年深陷于不伦不类的观念艺术和空洞的影像形式,而忽视了对国家变革时期中国社会被扭曲的人性剖析,使得所谓当代艺术的观念和新媒体化既未赶上国际潮流,又脱离了本土的变革议题和存在经验,最终成为艺术资本和画廊体系的生产文化的一部分。
从当代艺术三十年看,最精彩的部分仍然是八十年代初至1993年,随后被纳入全球化和消费主义框架,之后当代艺术所选择的普适主义议题实质是走偏离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人文主义轨道。当代需要对近二十年的误区进行反思,重返九十年代初的启蒙、救赎和有关社会解放的精神史背景,这样当代艺术才会恢复其生命力和批判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