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蒨
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
如今,古根海姆早已不仅仅是博物馆或基金会的名字,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全球化艺术文化经济平台。
古根海姆基金会及总馆位于纽约,而古根海姆博物馆系统已经扩张到世界各地。1997年,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及德国柏林古根海姆博物馆纷纷成立,毕尔巴鄂古根海姆更带出了“毕尔巴鄂效应”,即博物馆品牌与地方政府合作,通过艺术旅游等手段刺激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扩大城市影响力的成功案例。总结来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的成功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建筑大师的设计方案、当代艺术潮流的吸引力、卓越的艺术策划团队、以及古根海姆的规模效应和声誉影响。
德国柏林古根海姆博物馆
毕尔巴鄂原为海港城市,15世纪西班牙取得海上霸权时曾辉煌一时,但于17世纪走向衰落,19世纪曾因出产铁矿重新振兴,20世纪中叶后再次滑落,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是雪上加霜,摧毁了城市。20世纪90年代初,毕尔巴鄂完全沦为一座毫不起眼的欧洲小城。1991年,毕尔巴鄂市政府开始与古根海姆基金会接触,提出建议,希望将之纳入古根海姆的再发展计划。经过长期讨论与磋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邀请曾获普利策建筑奖的著名建筑师法兰克·O·格雷(Frank O. Gehry)进行设计,1997年博物馆建成并向公众开放。
格雷的设计极为精彩,毕尔巴鄂古根海姆更是其晚年设计高峰之作,其形式理念暗合西班牙文化激扬沉静的性格,同时彰显了经历苦难后的文化厚度与对新世界的向往。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使这座城市的官民摆脱了一蹶不振的历史,重新振奋了城市精神,而现当代艺术携裹着城市的辉煌与劫难史,更为这座城市带来大量好奇的游客,文化与艺术旅游成为带动城市经济的新脉络。
在资金投入方面,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的建设资金达1.2亿美元,冠名费为2000万美元,1998年至2009年的运营费用共达7.7千万美元(700万美元/年),总计约2.2亿美元,此外还有约1亿美元的艺术投资(1千万/年)。虽然投入高昂,但附带效果与规模效应极佳,产业链被全面调动,毕尔巴鄂就此走向重振的道路。
“毕尔巴鄂效应”产生后,世界上多个城市都曾与古根海姆接洽过,希望引入古根海姆的品牌振兴地方文化与经济,这些城市包括美国阿拉斯加、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等。然而,博物馆品牌的经营与地方特性息息相关,毕尔巴鄂效应能否复制成了关键问题。美国阿拉斯加古根海姆博物馆关闭,立陶宛维尔纽斯古根海姆计划因立陶宛方面涉嫌私自挪用资金而遭古根海姆基金会驳回方案。目前,古根海姆已将合作意向移至芬兰赫尔辛基,而传闻中的香港古根海姆尚没有明确定论。显然,毕尔巴鄂的成功调动了世界各大城市的积极性,它们从艺术的振兴力中看到了机遇与回报。然而,艺术与经济的合作往往需要满足特殊的条件,即城市的内因特性与外在结果之间的平衡。阿拉斯加是一座纯商业娱乐城市,而艺术的娱乐性仅仅是一个侧面特征,因此难以在纯商业的环境下发挥影响力。此外,艺术运作需要严格的伦理规范与道德标准,否则艺术的价值将会遭到亵渎,从而产生无法挽回的严重损失,这就是立陶宛错失古根海姆的主因。(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