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弗洛伊德

时间:2011-08-04 09:47:15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声音>


弗洛伊德

 

据悉,英籍油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于7月20日以88岁的高龄在伦敦辞世。画家弗洛伊德是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嫡孙,受祖父哲学思想的影响,其作品中别样的审美造型、诡异的画面情节和神经质的艺术气质,常给人以紧张的心理压迫感,被称为20世纪毕加索之外最伟大的西方艺术家。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弗洛伊德逐渐受到中国油画家(尤其是写实画家)的关注、模仿和热捧,是当时对中国油画影响最大的在世西方绘画大师。

弗洛伊德早年崇拜安格尔、库尔贝等古典油画大师,并深受古典写实绘画的影响,画面造型严谨,画风细腻,进入四五十年代,油画技法渐趋成熟。然而,执着的弗洛伊德并没有停留在写实技巧的简单把玩或表演炫耀,也没有在横向的拓展上不断更换着外在的色彩面貌或形式姿态,而是默默地向纵深处和内在性层面推进。考察五十年代末创作的油画,可以发现,弗洛伊德开始转向表现性绘画的探究,把现代绘画的观看方式和表现方法引入艺术创作。六十年代后,弗洛伊德的油画跃上了一个崭新的艺术高度,画风也趋于稳定。从表面上看,这个时期的油画仍然只是写实绘画,而实质上是现代绘画观看方式和表现方法的传承、延续和深入。孤僻而固执的弗洛伊德从不为世间的各种艺术风潮所动,在较为封闭的创作状态中,独自始终如一的审美实践把表现性绘画发挥到了极致,而且不拘泥于现代艺术对绘画语言的迷恋和观念的局限,以更加个性化的艺术面目昭示世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要人们注意色彩,我要的是一种‘生命的彩’”。弗洛伊德对看起来极为平常的景物总是保持着神秘的好奇和亢奋的激情,在对客观对象的视觉体验和情绪生发中总能把握住一种非同一般的绘画感受,这种感受不仅超越了事物的具体意义,也超越了一般画家所认知的审美意义,展露出非凡的艺术特质。画面中的人物,放纵的姿态、冷漠的表情、呆板的眼神、紧张的肌肉和青筋……都给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弗洛伊德以极其敏锐的审美洞察力和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不断创造出一幅幅激动人心的画面,给已经被西方主流艺术边缘化的架上绘画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永恒的生命力。

弗洛伊德从写实绘画起家,不仅汲取了优雅的古典油画和辉煌的现代绘画的营养,而且突破了传统写实绘画的概念,也超越了现代艺术的美学意义。正因如此,弗洛伊德的作品不仅获得了世界艺术界的认同,更得到了具有相似艺术历程的中国写实油画家的巨大共鸣。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