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解读火爆“相亲”
近期,各大电视台推出的相亲节目如火如荼,相亲话题也在坊间议论纷纷,有人选择批判,有人选择宽容,有人选择漠视,而在艺术界,这一块“石”能否激起千层浪,让我们拭目以待。
陈传席:这类节目我偶尔也会看一下,还能接受,听说他们成功率不是很高,可能存在一种造假现象,这个就没意思了。鲁迅讲过,中国人惯于欺骗、造谣,电视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而欺骗观众,说明这些人的品质很不好,素质很差,我也很反对这种做法。我本人以前总是埋头做学问,确实不太会处理婚姻问题,也不太和别人接触,在我看来还是自己认识的好。但是有些人不太和别人接触,所以像一些征婚启示之类的方式还是可以接受的,可以扩大男女的接触面。这类相亲节目有市场就说明有人喜欢看,娱乐性还可以。但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电视节目理应起到一个引导潮流的作用,逐渐使观众走向高雅、走正路,提高人们的素质,不能受到观众喜好的牵制,这样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使国家越来越落后,而一个国家的发达要靠大家一起来努力,绘画也是如此。你们《道邦艺术》杂志做得就不错,敢于讲实话,很多人怕惹事,有时候不敢讲真话,讲假话,就没人关注,也就谈不上评论家。艺术媒体应该敢于讲实话,对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甚至于百姓抱着一种真诚的态度,揭露艺术界一些丑陋的现象,体现出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目前艺术界也存在很多造假、诬蔑的不良现象,甚至于花钱到电视台做演讲,却没有人指认他们,就使得有一批低劣的人名气越来越大,给普通观众造成一种假象,而有些专业人士却始终不敢讲真话。古人讲:“胆、才、识、学”,其实“学”是第一,要先学习,“才”也很重要,而古人却选择把“胆”放在第一位,意思是一个人无“胆”,即使有“才”“识”“学”都无处发挥。
童中焘:相亲节目我基本上不看,对于这类节目不太感兴趣。
刘二刚:相亲这个现象近几年越来越时髦了,我们现在年级大了,对于年轻人的想法还不太清楚,这类跟画画不相干的事情我不太关注。
张桂铭:我最近就有看到过这类节目,看看也蛮有意思的,很早之前上海东方卫视有个类似的节目叫《相约星期六》,跟以前相比现在的节目形式变了,以前是六男六女,现在《非诚勿扰》是1男24女,上海电视台是1男6女,规模更大了。这都反映了现在的年轻人都非常自信,心态很好,有时候即使女嘉宾24盏灯都灭了,男嘉宾表现的仍然非常坦然,我觉得这种心态很不错,反映出社会在进步。不过有些节目做到后来做烂掉,就没有意思了。
梅墨生:这种节目偶尔会看看,现在的电视媒体高度的生活化、娱乐化、现实化、人性化,对于你提到的买家与艺术品之间的这种类似“相亲”关系的联系也可以,但是艺术作品投入市场以后的情形是非常复杂的,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并不是单单取决于买家的喜好,有的买家并不喜好艺术品,但是他买的是艺术家的名气、市场价值、官位等等,而且喜欢艺术的人可能还买不起艺术品,有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
霍春阳:看过这类节目,就当作游戏来看,并没有多大的价值。这类节目应该也算时代的一种产物,如果要找个乐趣可以看一下,但是从学习、增长知识、增长修养的角度来讲就没太有意义,很无聊的,层次也不高。
张捷:这种栏目也非常有趣,当然有一部分人也是为了作秀、炒作。除了娱乐之外能把这个栏目做成当下年轻人的恋爱场也无不可,而且这个栏目也不是人人都能上的,肯定是有条件有选择的。从这种栏目中看到很多问题,比如现代年轻人对金钱、家庭、爱情观、人生价值观的取向跟我们那时候是完全不同了,我认为婚姻的建立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而在这些栏目中,都是相互不熟知的情况下,通过以貌取人,有些人可能纳言敏行,不太会讲话而内心又很丰富,这样就比较容易被淘汰,也很吃亏;有些人善于花言巧语就容易获得很多人的欣赏,我想这是很不公平的。而且参加节目的男男女女都是一厢情愿的,按照自己的想法看问题,所以就导致了一些弊端,那些站住舞台上的女孩子们的目的是什么都需要先想清楚,那些男生也是,我都很同情他们,一旦他们坦诚自己的过往往往都会被亮红灯。这些栏目让我们看到了80后、90后一些年轻人的心态,像我家小孩就是90后,真的是有代沟的,我很想揣测他们的心理但是不能够,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完全不是我们这代人能体会的,现在是读图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他们选择的余地很大,思想的变化也很奇怪,我对于这类太时尚的东西感觉接受不了,像一些网络流行语“囧”“很给力”之类的。再比如“我爸是李刚”的那个富二代小孩怎么在社会上生存,他对生活的阅历、资历,对人生价值的认同,包括善心都没有,现在很多小孩对时尚、生活的认知都很表面的,没有深入的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那么他今后爱情观、家庭观的建立都存在问题。这些栏目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提出了这些问题,让社会思考,让经历过爱情挫折的这些过来人思考,让年轻人通过看这些节目来学会明是非辨优劣。人都追求真善美,参加节目的这些年轻人,首先需要的是美,看到几号漂亮就选,心灵、价值取向一概不管,这样即使最后能结伴而行牵手成功结果也不一定能长久。而且这类节目可能会对一些还不成熟的孩子们造成不好的影响,十几个电视节目,有一半是相亲的,而且又好玩,小孩子就容易关注,结果会导致早恋等很多社会问题,继而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甚至于日后的生活,这也是媒体应该注意的地方。再比如当下的快餐文化,很多小孩子们宁可选择肯德基等快餐却不知道有楼外楼这样的百年老店,中国几百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在慢慢的消失,如果失去了这种传统,中国也面临消亡,这是需要我们维护坚守的地方。在绘画领域也如此,对传统有两种责任,一种是维护,一种是拓展。从五四运动开始康有为、陈独秀提出的革王画(指四王)的命,现在来看四王、看传统,他们虽然没有石涛、八大这么有创新意识,但是他们对传统的维护,对文脉的延承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每个阶段看传统都是温故而知新,就像人的拳头,直接出拳打人永远都没有力量,只有把拳头收回来再伸出去才有力量,传统就是“反躬而修己”,永远是一个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阶段。现在也有《百家讲坛》这类文化类节目,收视率肯定就不如湖南台、江苏台等娱乐类节目,这就说明传统文化受众群体在慢慢减少,导致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偏移。
于释博:对于《非诚勿扰》,首先这是台运作很成功的娱乐节目,在生活闲暇之余打发下时间还是不错的,节目本身也就是一款策划成功的真人秀游戏,台上的人玩得开心,台下人看得开心。这个节目折射出很多有关当代年青人情感婚恋及家庭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当现代的年青人大声喊出心中所要所想时,有很多观点与我们传统观念中那“人间正道”背道而弛。这种观念的冲突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这个节目的嘉宾充当了扬声器,大声的恣意的被安排的喊了出来。在娱乐的表象下深刻反应了真实,击中了人们内心,击中了这个社会的热点。其商业营销模式还是很值得称道的。如今社会的人们缺乏信仰,崇尚自由,内心其实茫然,这些亲相类节目侧面反应了当下年青人拜金,现实,浮躁的状态,引起争议是非常正常的。这是个喜欢事非,制造事非,参与事非的娱乐炒做年代,游戏或被游戏也只是角色不同而已,各位看官且做游戏一场罢了。
肖斌:我觉得挺好看的,就好像是一个社会的浓缩,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社会各个方面的东西在一个舞台上表现出来,也都挺真实的,有娱乐性,老百姓一般都是爱看的。现在有很多人批评他们说低俗、炒作,这也是一种合理的存在。这两方面的存在体现了社会的进步,起码宽容度大了。
陈琳:相亲节目就是娱乐大众的,里面的年轻人大多是想炒作自己,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真心想要找另一半的少。
潘子申:存在即合理,正是因为观众需要,这样的节目才会红,这种心理需求很大,体现出社会的一种心理状态。很多人说节目低俗,我觉得没有必要这么激烈,它仅仅是娱乐而已,还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
蓝庆伟:这是一个浮躁与焦虑并存的社会,相亲节目更多的是在展现一种美好——愿望的美好,即使是事关自身未来的事情,但更多的人习惯看到流于形式的“爱情”,以及华丽的开始与结束。这是一种缺少人文关怀的节目,站台男与站台女面临着同样的悲哀。与节目本身不同的是,虽然每个上节目的人都“各怀鬼胎”,但对于真诚的人来讲,这种勇气还是难能可贵的。